新生与院长面对面 打开心扉说说心里话

撰稿:学生新闻社 吴珠瑕 罗志超  摄影:学生新闻社 纪荣劲 张文博  
2010-11-30


王瑞芳院长与新生们亲密交流

  经过半个学期的磨合,10级新生已慢慢融入校园。作为新生力量,他们不仅仅关心住宿条件、校园景色或是校园周边情况,更关心师资情况、教学质量和校园生活。

  “图书馆的书会迁至翔安校区?”

  “中区食堂会一直挤下去吗?”

  “厦门大学对漳州校区进行战略性调整后,如何保证我们的师资力量?”……

  11月29日晚7点,第三场院长对话会如期举行。王瑞芳院长出席本次院长对话会,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人文与传播学院、电子商务系的新生们答疑解惑。

“同学们要做‘有敬畏心、懂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王院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嘉庚学院七年来的办学经验以及他个人对大学教育的思考。王院长认为,上大学,同学们走进了人生的新阶段。“同学们就像早上8、9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在各位身上。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大家要思考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希望嘉庚学院培养的学生都是“有敬畏心、懂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目前,10级新生还处在调整和适应阶段,王院长觉得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大学,才能更好地适应它。而在适应阶段,“集体宿舍生活”会是一个重要内容。王院长诚恳地建议大家:“生活在集体中,要考虑他人的感受,考虑得越周到的人,将来一定会越成功。”他觉得,成功的人一定会有两个特征,“能吃苦,有执著的精神;能合作,懂得体谅他人”。

  虽然嘉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但王院长觉得,在大学,培养的主要力量不是老师,而是同学自己。“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原创性和能动性,要懂得相互学习。”他还希望同学们“不要做课程的奴隶”,要把能力培养放首位,不要简单否定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慎重对待转专业。

亲密交流至“熄灯时间”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真的是应了与院长相互交流的主题,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同学们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小到改善食堂饭菜,也有大到谈论人生价值观。无论大家提出什么问题,院长都一一“接招”,耐心细致地为大家解答。

  有同学向院长求证一则“小道消息”,“据说漳州校区图书馆的书会被迁至翔安校区”。王院长告诉大家,学院每年都在购书充实图书馆的藏书量,漳州校区图书馆的书不会到翔安校区去的,大家不必担心这个问题。还有同学担心厦大将对本部、漳州、翔安等几个校区的功能布局进行调整后会影响学院的师资情况。王院长表示,师资是学院十分重视的问题,“学校除了聘请专任教师外,还充分利用厦门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请厦门大学的老师做学院的兼职教师,同时还聘请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来学校授课,以充分巩固学院的教学师资力量”。王院长也提出了自己对好老师的评判标准,就是“同学们认为好的老师,才算是真正的好老师”。

  “食堂挤”“就餐时间能否延长”“菜色能否再丰富些”等等这些很生活化的问题也是同学们的关注焦点。王院长表示,“学校一直在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就餐的环境,现在做的还不够好,但请同学们能够多一些宽容和体谅。学院会认真对待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努力改善。”

  王院长一上台就跟大家说,交流没有时间限制,唯一的限制可能是“熄灯时间”。在院长对话会持续了将近三小时后,王院长屈服于“熄灯时间”,结束了本次对话会。对于10级新生来说,这样一个与院长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得来不易。在这场对话会上,王院长也俘获了一批学生“粉丝”。“院长好可爱呀”“院长说话真好听”“院长也太慈祥了吧”……

  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卢庆君觉得,“院长说的内容很生活化,让人很容易接受并且乐意接受,而且通过对话会,我也对我们学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