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这是一场很“红”的摄影大赛

撰稿&摄影:建筑学院
2017-10-12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回顾红色经典和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日,建筑学院在嘉庚建筑馆举办“华夏神韵 光影建筑”第三届“筑影”摄影大赛作品展览。
 
  本次摄影大赛以建筑为题材,分为传统古民居、红色建筑、现代化特色建筑三个组别,注重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文之间的融合,倡导艺术风格多样化。大赛吸引了建筑学院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参赛作品追求思想、艺术和观赏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红色经典故事。经初评筛选、网络评选、专家终评,最终共有34幅作品入围展览。
 
  据悉,建筑学院“华夏神韵 光影建筑”摄影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大赛在传播建筑设计理念、讲述建筑文化故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已成为建筑学院师生摄影爱好者展示、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

《穿梭时光》,作者:陆菲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享有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粉墙黛瓦》,作者:陈清澜
  江南水乡古镇,随着时间流逝,那抹不去的粉墙黛瓦成为了最后的印记,犹如山水画一般,韵染东方,雅致别样,一种永不褪色的美栩栩如生。


《古厝与人情》,作者:黄丽蓉
  闽南民居的特色是飞檐是红砖,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在每一栋不同民居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的问候,是人与人之间的绑带,将不同的人联系起来,变得亲密无间。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在榕树下的闲情逸致,尽是人情和美好的回忆。


《徽影》,作者:陈琪雯
  安徽宏村,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村庄,是徽派建筑的代表。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把石雕、木雕、砖雕融为一体。


《几代人呵护的完美》,作者:何加祺
  这个红古厝群坐落在漳州市龙海市东园镇。它富有闽南建筑特色,保存完好,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建造、维护而成的。


《嘉庚之风》,作者:陈一航
  走在校园,发现了身边的一抹小景——透过湖边的救生圈,看到了气势恢宏的主楼群,以小见大,妙趣横生。


《闽南红》,作者:陈淼森
  一座城市的颜色很大程度上由这座城市的建筑颜色决定。目之所及,错落有致,泉州人把房子称为“厝”,上了年份的房子则称为“古大厝”。在泉州的古街巷间,这样的“古大厝”一间紧挨着一间,别有一番风情——它们有相同的颜色,它们的名字都叫“红”。


《人文埭美》,作者:王睿
  初遇一株植物,欣喜,如同遇到一个喜欢的人,遇见你是最美的意外。当熟悉的植物又一次发芽、开花,如同老友如约而至。


《西装斗笠》,作者:周天乐
  如同名字一样,嘉庚纪念馆意在纪念陈嘉庚先生。陈嘉庚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侨乡文化的影响,他倡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这两种文化,中西合璧,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穿西装,戴斗笠”。


《新与旧》,作者:陈淼森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新旧更替的过程。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加快,城市建筑也在进行着新旧更替。


《遇见中山亭》,作者:王睿
  亭子景物充分融合,形影不离。树木、红花的点缀让亭子显得更高大;亭子给树木、红花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编辑:传媒中心 苏海森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