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李凤云教授:从古琴中感悟古人智慧和文化自信

撰稿&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姚畅
2018-11-30


  近日,在主楼群1号楼517电影厅,我校幽篁琴社邀请到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琴会副会长、天津古琴会会长李凤云教授,开展了一场题为《穿越时空—谈谈古琴永恒魅力》的讲座。
 
  李凤云教授是广陵派十一代传人,师从陈重、李祥霆李允中诸先生,1987年拜广陵派大师张子谦为师;曾出版《广陵琴韵》、《箫声琴韵》等个人专辑,教材《古琴三十课》,琴曲打谱《梅梢月》、《离骚》等十余首;创立的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传习室,成为享誉海内外继承传播古琴艺术的基地。
 
  讲座伊始,李凤云教授和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学琴经历以及在学习古琴中得到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她自学琵琶,并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大学期间又自学古琴;毕业后留校任教,创立了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
 
  李教授介绍了古琴的发展历史、古琴的基本构造和琴音内涵。“琴者,乐之统也。”古琴历来被视作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如今,作为四艺之首的古琴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影视音乐《枉凝眉》《沧海一声笑》等也早已有了古琴元素。
 
  “学古琴的过程也是感受古人智慧的过程。”李凤云教授讲述了古琴记谱方式的流变。古琴是声音的艺术,稍纵即逝,琴谱就成了保留先贤遗谱的重要手段。文字谱从“其文级繁,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到“曹柔创制减字法,尤为易晓也”。通过对琴谱的对比讲解,李凤云教授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古琴文字记谱法的发展历程和减字记谱法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古人智慧。
 
  李凤云教授及其弟子程鸿媛(龙人古琴研究院讲师、中国琴会理事、福建古琴省古琴协会理事、厦门市古琴艺术协会副会长)共同演奏了《梅花三弄》《流水》《桃园春晓》《山中思友人》《广陵散》等古琴经典曲目,精湛的技艺和悠扬的琴声令在座师生感受到了琴音的魅力。
 
  提问环节,李教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讲座最后,李教授说道:“嘉庚学院的学生是幸运的,古琴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优秀的传统艺术。”
 
  编辑:传媒中心 孙雪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