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教育报]做有力量、有温度、有情怀的资助——访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必华

来源:海峡教育报 助学专刊  记者 罗菊熙 通讯员 于少壮
2018-12-11

 
  今年10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迎来建校15周年校庆。庆典期间,3300多名校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其中,相当部分是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他们满怀深情,感恩母校的培养和资助,为母校庆祝诞辰。
 
  “做有力量、有温度、有情怀的资助。资助育人,让学生在成长的同时,懂得感恩,勇于担当。”近日,接受采访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必华如是说。
 
  建校15年来,该校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暖人心、塑人格、炼人性,让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生活无忧,学习无虑,心理无压,快乐成长成才。
 
有力量:
强调能力培养,成绩喜人
 
  中国“互联网+”全国总决赛获1金1银;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银奖;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福建复赛获3金3银2铜;
  ……
 
  近段时间以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官方网站首页捷报频传,为15周年校庆增添了更多的喜气。在全国众多赛事中,“互联网+”“外研社”全国英语演讲竞赛等19项竞赛含金量较高。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6年,嘉庚学院学子在19项学科竞赛中获奖数量在福建高校中排名第七位,在全国独立院校中抢占鳌头,在全国普通高校位列第180名。这期间,不少受助学生立下汗马功劳。
 
  作为一所年轻的院校,能获得如此佳绩,实属不易。
 
  张必华对记者说,成绩的背后,重视对全体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大重要因素。为了“帮助每位学生开发潜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学校两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将实践教学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程结构中,更是将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显著加大。
 
  学校在设置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周的同时,搭建多种形式的实践平台,让学生从第二课堂中充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不少人在校时就在学校帮助下尝试创业,获得走向未来的能力。他们毕业后勇闯敢拼,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张必华告诉记者,2007年,福建省首次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嘉庚学院作为唯一一所独立学院参与其中。当时的大三学生林风杰负责的项目是当时申报成功的七个项目之一,获得4000元创业金。
 
  在学校埋下的创业种子,在毕业后开花结果。曾获得学校三等优秀奖学金的林风杰同学毕业后和同班同学共同创业,经过近十年的拼搏和奋斗,现在他已掌管着深圳一家年营业额上亿元的自动化技术公司,助力国家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效益。
 
  张必华说,在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子成长成才方面,学校坚持实施“造血”政策。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出资建设校内创业咖啡厅,积极搭建校地、校企实践平台等方式,促使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通过自身劳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培养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和热爱劳动、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奋斗精神。
 
有温度:
实施一系列暖心举措,真情可感
 
  “我们始终秉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圆心是学生,围绕学生由内及外,分别是教师队伍、行政管理团队和高层管理团队。外圈服务内圈,圈圈包容,合力发展,一切围绕学生,全员全力地营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张必华告诉记者,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学子获得如家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学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实施一系列暖心举措,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从而让他们吃下“定心丸”,解了后顾之忧。
 
  开学前夕,各院系行政秘书兼辅导员与每一位新生电话联系,确认到校情况,普及国家及福建省相关资助政策,认真做好前期摸底排查和提醒工作,为新生入学后的家庭经济困难资格认定工作奠定基础。
 
  迎新期间,学校在新生报道点设立“资助政策咨询点”,普及推广“福建助学APP”的使用,随时为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不仅普及了相关资助政策,也扩大了资助政策的影响力。
 
  学校还针对所有在校生实施米饭补贴政策,“吃饭不要钱”在学校已经成为普惠资助政策的具体体现。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该政策5年来,学校平均每年投入超过150万元。
 
  此外,各院系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班会,14个院系共计57名辅导员开展103场班会,班会将“防诈骗”“防校园贷”和“资助政策介绍”作为必选和重点内容讲解,提升了新生应对电信诈骗、“套路贷”“回租贷”等金融陷阱的甄别能力和金融安全意识。
 
  为了真切缓解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的经济压力,学校还免除了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购买军训服装和购买新生医疗保险的费用。
 
  “不少学生是因为家庭成员或本人患病而致贫,为此,我们每年平均投入90多万元,给全校所有学生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坚持了近十年。”张必华说,前段时间就有一名学生被诊断出患脑膜炎,入院治疗,学校购买的这份保险为她原本贫寒的家庭减轻了大约4万元的经济负担,学生和家长感激不已。
 
  到了临毕业阶段,学校更是从政策保障、智力支持和经费补贴等多方面,全力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各院系行政秘书兼辅导员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开展精准帮扶,提供就业信息,召开就业指导会,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需要的就业帮助及支持。
 
  “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子能缩小和其他同学在先天经济上的差距,助力他们轻装上阵,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公平竞争,为更美好的人生而奋斗。”张必华说。
 
有情怀:
深入开展“助后教育”,感恩回报
 
  除了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嘉庚学院还很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助后教育”。学校本着“奖助结合,育人为本”“资助与育人并举,资助与扶志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助后教育”深入开展,进一步激发受助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张必华告诉记者,学校每年开展“暖益满嘉”“冬季物予”冬衣捐赠活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守望相助,反馈社会的公民意识;开展了首届“励志校园·感动嘉庚”优秀人物评选活动,挖掘学生典型事迹,举办“助学 筑梦 铸人”主题征文活动,做好学生资助政策相关知识、金融基础知识、征信知识以及资助热点问题的分析解答等,通过演讲比赛、“金融知识进校园”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政策普及和实践活动。
 
  学校还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号召,开展“家校关怀万里行”和“资助政策乡村行”活动。去年以来,共有35名辅导员参加了此次活动,走访了4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了超过20万字的走访日记与心得。学校对在家访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进行表彰。2018年暑假,共有14名学生经培训合格后,参加了“资助政策乡村行”活动,深入宣传资助政策,现身说法,感恩励志。
 
  在参加“资助政策乡村行”活动中,一名学生的表现让张必华印象深刻。这名学生名叫汤山钰,目前就读于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汤山钰今年暑假跟随学校资助政策乡村行团队一道,去往宁德开展资助宣传工作。在走访的过程中,汤山钰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在老师的帮助下,撰写了题为《福建省宁德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的调研报告,从社会方面、思想教育者和个体因素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宁德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的现状,并从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她也因此获得了学校2017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汤山钰同学曾荣获学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她知恩图报,不仅积极参加多项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而且不断深入挖掘活动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促进学业和个人素质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良性循环的一个缩影。”张必华欣慰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罗菊熙 通讯员 于少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