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招聘广告多陷阱 求职需警惕

撰稿:学生新闻社 陈瑶  
2010-01-28

  寒假期间,有不少同学想去实习或者打工,一来可以充实寒假生活,二来可以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但是目前,社会上有许多招聘广告存在陷阱,同学们在求职时必须得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我院有两位同学因为轻信某某网上的一则兼职广告上当受骗。记者进入这两位同学提到的网站后发现,确实有这么一则广告,对方声称“诚招兼职打字录入人员,无押金”。下面的详细信息里写道:我们公司在京,可以来公司工作,公司提供免费食宿,也可以做兼职工作,兼职人员必须保证每天完成一万字左右的工作量。每次公司向你邮寄5万字左右的工作材料,我们的薪酬待遇是每万字150元,完成后用Email发给公司,公司审核后会把工资打入。这个条件显然很诱人,但仔细一看才发现,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公司向你邮寄材料的邮费,由你本人承担,你需要提前向公司财务打入20元钱做为你的邮资。

  深入虎穴,揭秘招聘骗局

  为摸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记者假装是求职者,按照网站上提供的QQ号与招聘方联系。

  记者:“你好,请问是招打字员吗?需要具备什么专业知识吗?”

  招聘方:“你好,不需要,只要会打字就行。5万字750元,7天内完成。”

  记者:“为什么要提前汇20元,难道不可以直接从报酬里面扣吗?”

  招聘方:“因为公司要登记做账。”

  记者:“7天包括快递的时间吗?”

  招聘方:“不包括,从你收到材料的那天开始算。”

  记者:“报酬要怎么给?”

  招聘方:“把你的账号给我,直接打到你的账上,可以是完成一万字就打150。”

  据这两位同学说,一开始他们也心存怀疑,但觉得就算是假的也只损失20元,就给对方汇款了。过了好几天都没有快递,再联系对方,对方就把自己从好友名单中删除了。

  多方求证,警惕虚假招聘

  记者在网上发现,大学生求职被骗的新闻并不少见。学服装设计的陈同学的求职经历就一直让他感到郁闷。实习单位明明答应了3个月的见习期,然而见习期后,他被解聘了。试用期人员底薪是正式人员的四分之一,且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也不能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像陈同学这样实习期后就被实习单位以有问题为名辞退的大学生并不算少数。

  记者在网上还看到这么一则新闻:南阳的大二学生小邓在郑州一汽车用品公司推销汽车用品,结果试用期7天做满后,和他一起应聘的8名同学全部被辞退,原因是未完成任务,而且,招聘时口头承诺的底薪800元,也只给了100元。小邓说:“那是一家皮包公司,专骗大学生暑期给他们免费工作。”

  我院同学在求职中是否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表示,他们参加的都是学校安排的暑期实践或毕业实习工作,没有被骗的经历。国际经贸系的高同学表示,自己曾经在学校送过外卖,但这些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记者也联系了会计系的林同学,他表示,他认识的同学都是提前了解了应聘单位后才去应聘的,因此受骗的很少。看来,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的信息能大大降低被骗的几率。

  见招拆招,粉碎欺骗噩梦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求职的有关信息,记者还采访了我院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的叶志筑老师。叶老师说:“同学们,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同学,喜欢从网上找求职信息,这种方式是可取的,但同学们应该具备相应的鉴别能力,比如,同学们可以上红盾网,查询企业的相关介绍和正常的工商注册信息,判断该公司是否真是存在,也可以在百度、Google上搜索,看是否有网友已经提供对该企业的评价。”

  叶老师还说:“一般情况下,学生上当受骗是因为不了解求职流程,正规企业的做法是,先发布招聘信息,然后接收求职者提交的简历,经过初步筛选后,企业会发出通知,组织求职者面试。当同学们遇到不是很明确的招聘信息时,可以咨询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也可以听听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意见。如果确认了是虚假的招聘信息,也可以在网上发表帖子以提醒其他的应聘者。”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