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校友蒋敏龙:在汶川的日子足以用一辈子来珍藏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三人行工作室 曾昊然  
2012-04-24


09届校友蒋敏龙

【校友名片】

  姓名:蒋敏龙 性别:男 专业:财政学 毕业年份:09年
  简介:在校期间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等多个职位,并获得公益奖学金。在汶川发生地震三个月时去汶川当了一个月的志愿者,毕业后又重返汶川当志愿者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现为一家传媒公司的经营合伙人。


  “车子刚刚从悬崖边驶过,山上的落石在不断滚落下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这样的时刻并不是所有人都曾经历。在汶川地震灾区当志愿者的一年多,蒋敏龙见证的每个时刻都是骨铭心的,“足以用一辈子来珍藏”。

故事:首赴汶川,三个月见证一生一世的距离

  爱上汶川,爱上在汶川当志愿者的日子,皆因一个小女孩的出现。

  在汶川发生地震三个月后,蒋敏龙就毅然奔赴到那里。每一个外派的志愿者都被分配工作,他的任务是招募当地志愿者。活动进行到第三天,一位17岁左右的小姑娘加入了救援队伍。“那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可没想到她一个人承担了这么多。”蒋敏龙回忆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地震三个月的纪念日。那天,小姑娘跟蒋敏龙提出了从她当志愿者以来唯一的请求:“陪我一起去看看我的父母吧,三个月没见,挺想他们的。”蒋敏龙说:“那时没多想什么,收拾了些行李,就往她家出发。”

  到了小女孩的“家门口”,看到当时的场景,蒋敏龙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除了房屋倒塌的废墟外,没有任何人的气息。”一片空地上,除了散落的瓦砾和零星能看到的一点家具残骸,其他空空如也。诺大的空地上只剩下一片废墟和他们两个人的身影,蒋敏龙忽然感觉到他的神经似乎被针扎了一下。在他原先的想象里,是小姑娘的父母开门迎接女儿的归来,一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幸福景象。“可现在的这副残垣断壁,分明指向……”蒋敏龙不敢再往下想,“爸妈还有两个哥哥在那次地震被埋在了底下,三个月了,还是没有找到。”小姑娘边说边铲了铲周围的土,把一条项链埋进了废墟边的土里。后来蒋敏龙才知道,这条项链是母亲留给她唯一的纪念。从此他们相隔,一生一世的距离。

  在回去的路上,他的心里不停掠过小姑娘在一个个倒塌的房屋里,拔开砾石,用双手把垂危的人救出的画面。“一家人被埋在下面生死未卜,却还在为其他人寻找生路。”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她需要何等坚强的内心啊。”

  这件事过后,蒋敏龙明确了自己的未来:大学阶段成为一名“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毕业后留在四川,建设灾区。现在每当有人问到他为什么会放弃沿海舒适的生活,选择留在西部时,他就会告诉他们这个女孩的故事,“因为她,我恋上了这里,恋上了这份工作。”

砺炼:再赴汶川一年多,成长从学校开始

  在毕业后当志愿者的一年零两个月中,他组织过当地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做过军民联欢晚会的筹划,召集军人、志愿者与当地村民进行篮球比赛。在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为了让映秀镇的百姓能看到电视,他特意从部队借来了设备,在学校的广场里架起了机器,为全镇的人做了奥运会开幕式的转播。当地的灾民说他为镇里做了许多实事,志愿者队伍的领导在开会的时候特意表扬他,而与他一起工作的志愿者都叫他大忙人,“许多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在组织,经常看他镇里镇外来回跑,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跑了三次。”他们这样评价他。

  蒋敏龙告诉记者,志愿者工作能做得好、得到大家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大学阶段得到的锻炼。在嘉庚学院,蒋敏龙大一就当了班长,是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大二、大三的时候还做过辅导员助理。“系里的趣味运动会最早就是我一手策划的,效果不错,后来其他系也来模仿着做。”蒋敏龙说类似的学生工作经验在志愿者的工作中都给了他很大帮助。“只有事先体验过了,才能很快上手。”

  现在,蒋敏龙已经结束志愿者工作一年多了,未来他想参加公务员考试,去往重建家园的新乡镇,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人们的生活。“一方面我想让自己到最基层的地方锻炼,另一方面也把在嘉庚学院四年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

【采访手记】

  生活中的蒋敏龙非常谦虚、有亲和力。在一次的采访结束后,他细心地发现笔者漏记了他在嘉庚学院四年中担任的职务,特意做了善意的提醒。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嘉庚学院和那位小女孩。他说小女孩让他爱上了四川,爱上了志愿者工作;而嘉庚学院则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不管在哪里,做什么样的工作,这种影响都会一直伴随着他。在母校10周年校庆的时候,他说他会带着沉甸甸的思念回“嘉”看看。

  (编辑:信息与规划部 李艳敏)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