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校友何晓婷:行走在风口浪尖上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三人行工作室 汪夏丽  
2012-05-10

【校友名片】

  姓名:何晓婷 性别:女 专业:英语 毕业年份:2010年

  现职业:迈格森国际教育(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的青少年高端教育品牌)沈阳分公司 中心主任


  她说:“新东方牛人有两种:一种是教学非常牛,一种是很会为学校挣钱。”她称自己“应该不属于第二种。”

  她说:“我是那种很火相的白羊。”

  她是我院2010届校友,何晓婷。

跟孩子们交朋友

  “其实我觉得人真的很搞笑,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当老师,而且从小就立志不要当老师”,何晓婷笑着说道。是机缘巧合,还是阴差阳错?或许,冥冥之中注定这样一个阳光的“乐天派”成为一群孩子的知心大姐姐。

  “跟孩子们在一起可以让自己变得年轻,因为你可以跟着他们的成长去改变。”说起学生,何晓婷的声音立即变得温柔起来。看着自己的学生从一个单纯的小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人,这期间的变化更让何晓婷坚信了跟“孩子们交朋友”的意义。

  在何晓婷看来,学习成绩并非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她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她爱每一个学生,并和每一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做着朋友。在学生中,何晓婷被他们亲切地称为“天使老师”。有时候,学生会跟“天使老师”抱怨自己和父母相处中的一些问题。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会给他们出各种主意,让孩子和家长不再有误会;与此同时,她还会主动跟家长沟通,让他们彼此能够敞开心扉。

晓婷的“拼”从学生时代开始

  大学期间,有一年暑假,何晓婷在98投洽会做志愿者。她说,工作下来,忙到没时间喝水。一天的奔波使得何晓婷整个人精疲力竭,她用一个小细节描述了当时的辛苦:“脸上还贴着面膜就直接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整个面膜都干了。”

  每年的寒暑假,何晓婷基本只在家待两个星期,其他的时间都留在厦门做志愿者。志愿者的工作不仅没有补贴,而且由于工作需要,还得自己掏钱买正装,可是“不安分”的何晓婷说:“多试试,多认识一些人,都是对自己有帮助的。”

  何晓婷给自己定义是“比较拼命的人”。大三的时候,她就默默为自己定下了 “一毕业就要做到经济独立”的目标。因为她的努力,在还没毕业的时候这一目标就实现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就拿到了多份offer,最后选择了厦门新东方学校。那时候,还没毕业的何晓婷每天顶着烈日,赶着船、赶着车,又在漫天星斗时乘船坐车回到学校。每天不到4小时的睡眠时间成了她的生活规律,而这样的生活差不多循环了整整一个月。那段时间,何晓婷基本上每天都跑到东渡坐最后一班船回学校,备课、做作业成为了她在船上的休息方式。她说:“如果那个时间不利用,晚上就必须再少睡一个小时。”

  回想在厦门新东方学校培训的日子,何晓婷开玩笑说:“当年我可是从风潮浪尖上过来的人。”

新的起点,不变的是热情

  2011年底,何晓婷由于工作需要,带着不舍,离开厦门踏上了奋斗的下一站——沈阳。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合作伙伴,新的工作任务,一切都是崭新的,就像她说的那样,“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从厦门到沈阳,何晓婷的头衔变了,负责的工作也多了。身为中心主任的她不再只是从事教学方面的工作,从学校选址、人才招聘到教学体系的搭建,何晓婷都要亲力亲为。

  何晓婷回忆说,“三九”天的沈阳寒风凛冽,除夕将至,大家都在忙着筹备年货,此时想在目标客户群中完成一份有效的调查问卷,获取顾客有效的信息,留下联系方式并且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困难的。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的何晓婷带着团队穿行于零下20多度的寒冬中,走街串巷,不放过每一户人家,最终在全国的4个调研城市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要求的300份问卷调查。

  以新手的身份从头做,一路上跌跌撞撞,可是所有的一切在何晓婷看来:“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

【采访手记】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且行且珍惜,这是采写完这篇稿子升腾在笔者心中的一个感慨。何晓婷用乐观、独立谱写了在嘉庚学院四年的乐章。走出大学后,她仍珍惜每一次的机会,以执着、努力追寻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她说,自己并没有那么优秀。可是,听了她的故事,想说“不优秀”真的挺难。

  (编辑:信息与规划部 李艳敏)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