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做自己人生的冠军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梦想引领学生成长

来源:光明日报 第16版:教育时空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李珊珊 图/赵旭 朱鲜艳
2012-11-26

  “如果当年我的梦想被教练‘偷’走了,我就不会有今天。人要活在梦想和希望当中。”蝉联3届残奥会F42级跳高冠军、全球残奥形象大使侯斌在讲述自己当年为实现心中梦想7次请求教练收下他时,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学生报以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不久前的一场励志讲座,让厦大嘉庚学院新生开始思索梦想,寻找梦想,“我们应该视侯斌为榜样,努力做自己人生的冠军。”

  近年来,厦大嘉庚学院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如今,嘉庚学子身上呈现了阳光、快乐、向上的特质。

青春不迷茫

  走进大学校园要上好的“第一课”是适应大学生活。当其他学校的新生还在寻找适应大学生活的感觉时,厦大嘉庚学院的新生早已对校园的一切了如指掌,有的甚至已经规划好了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

  这个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秘诀是什么?面对别人好奇的眼光,该校新生骄傲地说:“因为我们有《嘉庚学子成长手册》。”《大学之道》《安全至上》《规划我的未来》《我的兴趣我做主》《获奖秘籍》《红色警戒线》《校友对你说》《给心灵洗洗澡》《医保全攻略》等9个分册,展示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教新生如何hold住大学生活。虽然该手册是作为教材进入课堂,但嘉庚学子课余总喜欢拿出来“温习”。有学生说,这是他看到过的最活泼的学生手册,语言很新潮,连“神马”都有。

  《嘉庚学子成长手册》如果还不能让学生“解渴”,厦大嘉庚学院的领导会亲自上阵,解答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前不久,厦大嘉庚学院连续召开了7场院长与新生对话会。在嘉庚学院,院长与新生对话会早已成为惯例。对话会上,小到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大到人生理想、未来规划,院长一一与新生们交谈。新生在对话会上更注意到这样一个信息:要发挥潜能,活出个性。

  从埋头苦读拼成绩的高中时代进入大学,有的同学选择保持一贯作风,专注学业,忽略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这样的学生可能无法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刚入校那会儿,魏晴给自己的定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准备出国留学。然而偶然加入环境保护协会后,频繁的课外活动让她这方面的潜能“一发不可收拾”。大学期间,魏晴获得过全国绿色领袖营精英赛一等奖,参加过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99”青年领袖会议。因为潜力被国外高校认可,她的本科毕业论文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在魏晴看来,她收获的是另一番精彩的大学生活。

从自信中走来

  走过大学最初的那段青葱岁月,嘉庚学子有了满满的自信,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创意都能成为他们自信的源泉。

  今年,厦大嘉庚学院的老生们为新生编纂了一本《五彩嘉庚——厦门大学漳州校区色系植物汇总》,将校园内的73种开花植物按色系分成了7类。新生可以趁着秋高气爽,按图索骥,在校园来一次花之旅。嘉庚学子迎接新生的创意可不止这些。这边是学生会别出心裁的迎新标语:“我望眼欲穿地等待,终于看见你的笑脸。亲,到嘉了。”“你去找嘉人,我们在找你,嘉期有约,欢迎回嘉。”“你若回嘉,便是晴天。”……这些略带一点小幽默、语言亲切的标语让舟车劳顿的新生有了一点小兴奋。那边是财政金融系的同学们开发了一款单机RPG游戏《嘉游记》。在游戏中,新生通过完成报到、搬行李到宿舍、在图书馆查找书籍、寻找宾馆等任务,一遍遍地“游”校园,不断熟悉校园和大学生活。而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也不甘示弱,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嘉庚》,向新生介绍校园内外的美食。这样的创意在厦大嘉庚学院层出不穷。嘉庚学子的自信也因这些创意的实现得到充分的展示。

  老生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新生原来校园生活也可以如此“诗情画意”,可以如此个性化。朱蝶莹说,进入大学之前觉得很自卑,是大学把她的生活变精彩了。现在她正用学长学姐教给她的方式快乐着——开始摄影,用镜头记录下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朱蝶莹在大学里最美的梦想就是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放在学姐送的精美小册子里,作为人生最美的记忆永远留存下来。

干出一番“事业”

  有人在校园里快乐地捣鼓着自己的小创意,也有人在校园里执著地开创自己的“事业”。多年来,厦大嘉庚学院这个具有人情味的校园是对学生干出一番“事业”的最大鼓励。

  见到胡创佳,很难把这个文质彬彬的小女孩与她的荣誉联系到一块儿。福建省在高校评出的100名“学雷锋我们身边的好榜样”里就有她,她曾拿到学院公益奖学金,号召全班70多人跟着自己一起做公益。回忆起走上公益这条道路的点滴,胡创佳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除了上课,胡创佳所有时间都用在公益上,经常是晚上11:30熄灯了才摸黑回到宿舍。晚归是要通报批评写检查的,然而得知她的情况后,学院对她网开一面,只记晚归,免除一切惩罚。从此,胡创佳把公益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没有间断过。

  “只要我们想做的事,学院都会想方设法为我们创造条件。”孔朝阳深有同感。还没毕业的孔朝阳已经是餐饮店和旅馆的老板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孔朝阳做生意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他背后却有一个“智囊团”——厦大嘉庚学院的老师。只要有问题或者解不开的结,孔朝阳都会找老师出谋划策,老师们几乎每次都是“有求必应”。

  最近,厦大嘉庚学院的陈国臻有点“火”。自从他的“汽车自动会光器”成功拿到专利后,他又陆续递交了“一种节水节能的蒸锅”“一种节能的电热梳”“一种便捷的潜水动力装置”等6个专利申请。陈国臻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申请这么多专利引发了关注。刚开始他只是萌生了一些想法,但是毕竟所学有限,他只能寻求外援。当第一个专利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获批后,他就大胆往前走了。现在,陈国臻整天“泡”在实验室,亲手制作汽车自动会光器,备战“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厦大嘉庚学院也向更多同学发出了这样的信号:只要有需要,学院投资5200万元建成的实训基地随时为学生开放。充满信心的陈国臻开心地说:“我希望毕业前能申请10项专利,以后找工作,也要奔着科研发明去。”(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李珊珊)


勇于创新,大胆实验。赵旭摄


用自信记录青春梦想。朱鲜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