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学生的梦想就是我们的珍宝

厦大嘉庚学院在教育中引导孕育梦想

来源:厦门日报 第17版:都市新闻  摄影:朱鲜艳  通讯员 李珊珊 本报记者 佘峥
2013-10-18


▲镜水楼台——嘉庚学院主楼群背面。(朱鲜艳 摄)


▲庄重宏伟的嘉庚学院主校门。(朱鲜艳 摄)

  一所本二独立学院的学生,想到联合国工作,想考人民大学硕士……在很多人看来,这真是梦。在厦大嘉庚学院,就有学生做着这样的梦,而他们的母校,视学生的梦想为珍宝,在教育中引导学生孕育梦想,帮助学生呵护梦想,给予学生实现梦想的能力。

  今天,我们和您分享两位敢于做梦的嘉庚人的故事。
 

邹婉若:在联合国工作的嘉庚人


邹婉若曾在联合国总部实习。

  目前就职于国际竹藤组织的邹婉若,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财政金融系2008届校友,她追逐梦想的路线图是:先是立志到国际非盈利性组织工作;为了亲近联合国,选择留学纽约;为了深入了解国际发展援助领域,留学日内瓦;留学三年拿下两个硕士学位,并在联合国总部等多家国际非盈利性组织工作。

一张照片让她找到梦想

  在嘉庚读书时,邹婉若有个外号“小闹”。曾任厦大嘉庚财政金融系辅导员的毛静对她非常了解:小闹是个爱哭的孩子,小闹经常丢三落四,小闹有很多理想……当看到这个曾经被自己视为“爱幻想的小女孩”倔强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毛静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敬佩。

  毛静说,邹婉若立志到国际非盈利性组织工作的梦想源于一本书、一张照片。邹婉若说,“大三时,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联合国的书,书里有一张非洲贫穷儿童的图片,这是我第一次正视非洲极端贫穷儿童的生存情况。看到孩子们空洞的眼神、骨瘦如柴的样子,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下来。那一刻的感受,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那一刻,邹婉若心里萌发了一个想法:我虽然没有出生在百万富翁的家庭,但是从小不愁吃穿,我可以尝试努力为这些贫穷的人们做点什么。

到联合国当实习生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邹婉若本科毕业后选择去位于美国纽约的圣约翰大学留学,因为联合国总部就在那里。刚到纽约,她一边适应繁忙的留学生活,一边寻找到联合国总部实习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在联合国网站上看到了招聘实习生的公告。投了简历后,她很快拿到了入职通知书。

  奇怪的是,其他实习生都是笔试、电话面试、面试后才拿到录用通知书,但是,邹婉若的老板后来告诉她:他看到她的简历,就决定要我了。打动老板的是邹婉若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以及在汇丰银行、普华永道的实习经验,而敲开她梦想大门的第一块“砖头”,就是嘉庚学院四年的本科学习。毛静介绍,邹婉若本科期间学习很刻苦,每学年都拿奖学金,还高票当选班长、系学生会主席。特别是在专业学习中,学得很扎实,掌握了很多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活动中,她学会了团队协作,非常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一到寒暑假,邹婉若就去实习,这让她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

三年拿下两个硕士学位

  在联合国实习的6个月,邹婉若周一到周五白天在联合国工作,晚上应付学校的4门课程。和联合国的亲密接触并没有让邹婉若停下来,为了弥补自己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缺乏专业学习的缺陷,她决定暂时离开美国到瑞士日内瓦大学攻读国际组织工商管理硕士。

  在日内瓦大学只学习10个月,却要上24门课。时间短,课程量大,学习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是,开学第二个月,邹婉若又马不停蹄地在国际排放交易协会实习。

  之所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还坚持实习工作,邹婉若说,这是因为母校的教育,她说,“嘉庚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老师们常鼓励我们多实践,学校也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实习的机会。从本科起,我就坚持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一点一直让我受益无穷。”

  就靠着这么一股拼劲,邹婉若3年拿下了圣约翰大学会计硕士和日内瓦大学国际组织工商管理硕士2个硕士学位,并在联合国总部等组织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毕业后,邹婉若到国际竹藤组织总部工作。这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独立的非盈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通过确定和实施以竹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全球性战略,提高竹藤资源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追梦成功感谢母校

  邹婉若说:“我会一直沿着梦想道路走下去,坚持在国际发展援助这个领域工作,将来有机会将通过博士学习,成为某一个具体领域的专家。”

  回想自己的追梦旅程,邹婉若最想感谢嘉庚学院,“因为这里是我梦想的起点,她给了我努力的方向,给了我坚持梦想的动力,教会我实现梦想的方法。”嘉庚学院还有一个人让邹婉若念念不忘,“她是第一个耐心倾听我梦想的人,是第一个理解并给予我精神支持的人,是第一个帮助我及时排解心理压力的人,她就是毛静老师。”

  听了小闹这样的“深情告白”,毛静大笑着说:“我和小闹是惺惺相惜,我们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我没有为她做些什么,只是和她一起分担苦恼,分享快乐。对学生,我们能做的是他失败时鼓励他,彷徨时肯定他,委屈时拥抱他,倾诉时倾听他。看着学生成功,其实就是自己的成功。”


石璧函:执着追寻环保梦的“90后”


石璧函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坐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宿舍,看着自己一年前在嘉庚学院宣传片《追梦》中坚定地说:“我的梦想是考上人大研究生”时,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3届校友石璧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不能说现在已经梦想成真,但最起码,我已经踏上了通向梦想道路的第一个台阶。”

在嘉庚学院找到梦想

  石璧函,伙伴们都喜欢叫他“小石头”,一是因为姓,二是因为他对梦想的坚持犹如磐石一样。石璧函的梦想其实很简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环保事业做贡献。他说:“我们这一代人不需要四处奔波去填饱肚子,当前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这个90后的年轻人把改变恶化的环境当成自己的追求,他说,现在工业发展导致了很多环境问题,大家都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更关键的,还得行动起来去改变这个现状。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当初并不是石璧函报考大学的首选专业,不过,慢慢了解后,他不仅爱上了这个专业,还自然而然地萌发了为环保事业尽份力的想法。在嘉庚学院,他有机会参加系里老师组织的各种实地调查,了解厦门环境保护现状,还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了解水污染情况,并研究解决方案。

  石璧函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做点事情。大二时,他成为环境保护协会会长,带领会员做各种和环保有关的公益活动。在2012年全国绿色领袖营精英赛中,石璧函带领团队凭借“如何在校园内用汽水机代替PET(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方案获得一等奖。

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

  大三时,他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在认真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和梦想后,石璧函萌发了考研的念头,而且把目标瞄准中国人民大学。他说:“我已经在嘉庚学院拥有了梦想,之后就应该更努力地去实现她。实现梦想需要更高的平台,也需要更高的位置去展现自己。”

  确定了考研目标后,石璧函推掉所有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考研中。迷茫时,他去找老师们聊聊——在嘉庚学院,从系主任、任课教师到辅导员,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他倾诉和汲取力量的对象。石璧函还记得,周亮老师帮他分析考研的学校和专业,解答他考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卢昌义主任教他面试的技巧和方法;辅导员张晶也考过研,和他分享考研的经验。

  在研究生入学面试时,石璧函讲述了自己在嘉庚学院参加过的这些实践活动。丰富的实践经历为他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增添一块砝码。
 

  看到石璧函如愿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老师们都为他高兴。周亮老师说:“石璧函是一个坚持自己梦想的人,他很努力,才能如愿以偿。”张晶老师说:“这娃挺有耐力的,属于辛苦劳作型。”

  刚离开嘉庚学院到中国人民大学报到,开学没几天,石璧函又给自己设置了新的目标——研二争取出国交流,硕士毕业后争取出国读博。

  石璧函想念起在嘉庚学院的日子,“她帮我找到梦想,让我不断成长,督促我修正成长努力的方向,让我成熟懂事,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拼搏努力。”
 

>>>链接


  嘉庚学院办学十年
  发放千万新生奖学金

  为了吸引高分考生,嘉庚学院从2004年开始实施新生奖励政策,并根据招生政策及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奖励制度,提高奖金额度和扩大奖励范围。如今,优秀的新生可以根据高考总成绩的排名情况获得3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办学十年,嘉庚学院共发放1568万新生奖学金。
 

 【“微说”嘉庚学院 选登】

  大学四年,是我一直想回去的四年。很庆幸那年选择了嘉庚,很庆幸在嘉庚遇到的老师、同学、兄弟。
  忘不了那一年J6-416里的谈天说地,忘不了那一年苹果机房里通天的剪辑,忘不了那一年扛着摄像机拍着同班最美的女生。那一年,那些年……致嘉庚的四年,和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2006级学生陈威韡

  十年弹指一挥间,对我来说,这里是我人生的起点,在这里我第一次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怎么样的人、我想走什么样的路、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要什么样的爱情,这才是你给我上的无可替代的一课。
  ——2008级学生黄诗娴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当你在某些地方失去多少力量,你就能在其他地方获得多少力量。虽然如此,可我却总觉得获得的力量比失去的要大得多。这是母校教给我的最珍贵的财富:对别人的敬畏之心和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十周年快乐,好想念您。
  ——2007级学生李艳敏

  通讯员 李珊珊
  本报记者 佘峥

骨瘦如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