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 打造“不一样”的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第08版:决策·交流  摄影:易欣  
2016-06-21

  “什么时候可以提交转专业申请”“转专业手续如何办理”……近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召开转专业咨询会,为有意向转专业的学生答疑解惑。作为“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厦大嘉庚学院赋予每位在校生一次转专业的权力,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办学13年,“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深深地扎根在厦大嘉庚学院的组织文化中,塑造了该校独特的气质,成为该校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赢得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与信任。2010年7月,厦大嘉庚学院获评“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2015年,该校连续5年入选腾讯网教育产业价值榜,位列独立学院榜榜首,先后获得中国极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极具领导力独立学院、极具知名度独立学院、品牌实力独立学院等称号。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 服务与管理两手抓

  除了宽松的转专业制度,厦大嘉庚学院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些学校下课后,学生很难找到老师,但这种情况在嘉庚学院绝对不会出现。厦大嘉庚学院特别设置教师答疑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要有3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的时间,为学生解答学业与生活上的疑惑。为此,厦大嘉庚学院特意给每位老师配备了独立办公室,方便师生交流。国际经贸系2013级学生吴冰说:“我们可以在答疑时间去找老师解决课上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和老师聊聊情感、生活方面的事。”

  转专业制度、教师答疑制度是厦大嘉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那何为“以学生为中心”?厦大嘉庚学院副院长戴一峰以“同心圆”打了个比方:“在学校的组织结构中,学生是学校的中心,外层依次是教师队伍、行政管理团队、高层管理团队。”厦大嘉庚学院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围绕学生这个中心点展开,营造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环境。

  戴一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更不是放纵学生,而是要做到“到位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到位的服务除了尊重学生,支持学生个性发展外,还包括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人性化关怀。学校的人情味常常令嘉庚学子津津乐道。会计与金融学院2014级学生林世帆对宿舍后勤服务速度之快印象深刻,“宿舍灯坏了、网线不能用,打一下后勤电话,半个小时之内后勤人员就会出现在宿舍,很及时。”在贴心地为学子提供学习、生活优质服务的同时,嘉庚学院也将规范、严格的管理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另一立足点,确保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其中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学校的考试制度。为了防范作弊,厦大嘉庚学院早在建校初期就开始实行考场随机排座和蔽名改卷制度,之后又设立了标准化大考场,360度无死角防范作弊。院长王瑞芳表示:“要让所有考生认识到我们的决心和效率,让考生对我们的制度树立起信心,使他们有一个友好、公平的学习环境。”正是秉持着这样严谨的办学态度,厦大嘉庚学院迅速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和声誉,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不一样”中呵护梦想

  “学校除了人性化的服务外,还给予我们很多权力和自由,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课程。”说起厦大嘉庚学院的选课制度,机电工程系2014级学生文钒丞幸福地说,“比如说体育俱乐部制,每个学期都有20门左右的体育课可以选。”

  2014年,十周年校庆后,厦大嘉庚学院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遵循“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办学方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全面梳理、改革和完善本科课程体系。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厦大嘉庚学院要求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应不低于40%,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应不高于55%,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最大选择空间。

  课程之外,嘉庚学子还有很多自由选择空间。想要创业,可以选择创新创业孵化班,有了项目,还可以申请入驻大学生创业园;想要体验国外教学方式,可以选择纯英文教学的国际班;想要出国留学,可以选择免费雅思培训班和学校的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建筑学系2012级学生叶晋闻和小伙伴组成了一个名为“朵拍”的创业团队,研发了一款对商业短视频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商品购买率的视频软件。在第五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第九届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中,“朵拍”视频软件获得三等奖。叶晋闻说:“创业过程中,我们选修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课程,也参加了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的各种创新创业培训活动。”他表示,因为没有创业经历,学校的课程和培训给了很多帮助,“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10月,朵拍团队入驻厦大嘉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接受项目孵化。在创业园里,朵拍团队有了办公场所,不仅得到老师的指导,还被推荐入驻厦门软件园,参加市场运营、资本流通等方面的专项培训。目前,已有几家企业看上了朵拍软件,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向。

  与叶晋闻的创业梦不一样,国际经贸系的陈易程有着出国留学梦。但是,刚到嘉庚学院时,就读于机电工程系的他却很迷茫,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有劲头。因为英语能力强,在老师、学长学姐的鼓励下,陈易程尝试校园电台的英语播音一职。他加入了学校的高级英语演讲协会,并在大学外语教学部老师的指导下,拿到了第18届“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福建省一等奖。在各种尝试中,陈易程慢慢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大二时,他决定转专业到国际经贸系。说到这儿,陈易程说他最想感谢的是王瑞芳院长,“当时,我找到王院长,和他说我想转专业的事。他没有任何架子,静静听完我的倾诉,并建议我该如何去做。”在国际经贸系,陈易程明确了自己想出国留学的目标。因为英语底子好,他轻松通过雅思考试,顺利通过学校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联合培养计划,实现了留学梦。现在的他时常坐在纽卡斯尔大学校园中想念母校的一草一木,他说:“感谢嘉庚学院一直给我支持,让我实现梦想。”

  其实,王瑞芳和他的团队珍视每一位学生的梦想。他们一直坚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梦想成真。

处处渗透实践 学生学的是真本事

  厦大嘉庚学院建筑学系2013级学生张幸颖即将迎来大学生涯的第四次实践教学周,“嘉庚学院有一个特别的‘不一样’,就是我们有实践教学周。目前为止,我经历了三年,特别满足。感谢学校能给我们实践的机会,去认识不一样的社会。”

  张幸颖提到的实践教学周,是嘉庚学院在实践教学上的一大创新。学校专门安排每个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用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增进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以张幸颖所在的建筑学系为例,不同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有不同的实践内容。建筑学专业(五年制)大一学生是建筑认识和速写写生,大二是色彩写生,大三是古建筑测绘及传统聚落考察调研,大四是快速建筑设计及快速表现图绘制,大五学生则进入真正的建筑设计工程项目。

  在王瑞芳看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能力的培育。他介绍,厦大嘉庚学院自建校伊始,便确立了“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树立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为此,厦大嘉庚学院加大实践教学活动的比重,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25%、艺术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40%、理工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35%。此外,厦大嘉庚学院还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参加教学计划外的学生社团、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实践活动。

  嘉庚学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使嘉庚学子在各类实践创新类赛事中表现不俗。2013年5月,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产生了6个特等奖,嘉庚学院一举拿下其中的3个特等奖,特等奖数量位列福建省所有高校之首。

  因为有参赛经历,很多学生顺利找到了实习或工作的单位。“因为做过项目,企业比较感兴趣,工作的选择机会也比较多。”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朱振达曾在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毕业后,他顺利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而他的队友,有的去了知名外企,有的考上了厦门大学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