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厦大嘉庚学院扎实推进“双创”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报 第06版:教育展台  
2017-07-05


2016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揭牌落成。朱鲜艳摄
 
  前不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下简称嘉庚学院)再度迎来校企“联姻”,与两家企业签约共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至此,嘉庚学院校企合作创新平台数量达到6个。
 
  “学校选择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就是要让师生更快地了解到生产第一线的需要”,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提出,“整合校企力量,进一步提升师生科研和应用能力是嘉庚学院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计划在3年的时间里搭建10个这样的创新平台。”
 
  王瑞芳同时表示,这样的“联姻”是一种“水到渠成”。这种“水到渠成”来自嘉庚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不懈努力: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融合;积极建构多元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18亿元营业额见证“双创”教育成效
 
  18亿元,这是厦门海沧中达电商园2016年一年的营业额。该电商园成立于2014年6月,总投资1.2亿元,为超过60家知名电商团队提供专业的孵化及配套服务。而该电商园的总经理——不满30岁的青年才俊林溱,是嘉庚学院2010届校友。
 
  林溱的创业生涯始于大一,颇具创业头脑的他从那时起就已经月入数万。如今事业的成功,林溱将它归因于母校的滋养:“她是一所很不一样的大学,她就是有那种氛围,让大家争先恐后地去展现自己、创新自己、成为自己。”
 
  这样的氛围源起何处?让我们回到2003年初创时期的嘉庚学院。作为一所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的新兴大学,当时的嘉庚学院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人才市场办学,通过市场谋求发展”的战略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对人才培养进行了顶层设计,设置了打造“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由此开始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在当时,这样的人才培养思路还颇具新意,却与如今国家大力推进的“双创”教育在理念上、思路上不谋而合。
 
  循着这样的思路,福建省首次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时,嘉庚学院就在福建省独立学院中率先参与其中。这一举动也就此改变了2009届校友林风杰的人生轨迹。当时才大二的他,凭借其负责的《微型泵在燃料电池液料传输中的应用设计》项目入选该实验计划,拿到4000元创业金,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毕业后,他立志创业,将一个当初只有25万元启动资金的小微企业,发展到如今年销售额几千万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如果没有经历在校时所接受的锻炼,我很难那么从容与坚定地创业,并且有所成绩。”谈起母校,林风杰满是感恩。
 
  事实上,激发创新创业精神的氛围营造是一个集众智、汇众力的过程,是一种系统化的建构。历经14年的发展,嘉庚学院已经在校内建立了制度建设、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嘉庚学子在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中成绩不俗,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银冀奖、“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奖项。此外,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2016年,嘉庚学院在校生、校友创办的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实体公司就有20余家,涉及建材、建筑、电子、贸易、传媒、餐饮、服务、互联网等行业。
 
  不一样的教育始于一个“元理念”
 
  去年,2013届校友孔朝阳经营的中型餐饮企业营业额达到了1500万元。大一就开始创业的孔朝阳说,他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受益良多。在校期间,他不仅修读了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也参与了学校创新创业试验田——图书馆咖啡屋的经营管理,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嘉庚学院能够给予学生如此给力的支持,源于学校从办学起就一直坚持的“强调能力培养的教育元理念”——实践教学。它具象为一个形式多元、内容丰富、手段多样、结构复杂的实践教学体系,而这一体系为双创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嘉庚学院推出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释放出了更加强烈的为实践教学、双创教育发展保驾护航的信号。该方案修订历时一年,由各专业根据学科专业学术发展、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高校调研、企事业单位调查、历届毕业生调查和校外第三方评审的结果制定而成。
 
  新方案在整体学分比重的设置上,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扩大实践部分学分比例、非专业课比例和选修课比例,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释放了更多学分。
 
  新方案也进一步完善了普适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系统。学校不仅开设普适性创新创业课程供学生选修,也鼓励各专业开设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目前,嘉庚学院共开设4门创新创业类必修课程(2门普适性课程和2门专业性课程)、25门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18门普适性课程、11门专业类课程)供学子修读。
 
  此外,新方案还提出了建设大类平台课程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的转变。
 
  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学校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制度建设,譬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等,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热情得到了充分保护与支持。
 
  多元服务体系护航“学生老板”
 
  两年,服务1万人次,营收160万元,摘取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银翼奖。这是一份由嘉庚学院学生团队拿出的创业成绩单,他们还因此成了这届大赛生活性服务业类分赛场中仅有的一支获奖的福建省企业组队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张新杭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记得很清楚,他们的团队是在创业6个月后,竞标进入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的,“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他们所说的创业园是嘉庚学院着力构建的“项目纽带—基地孵化—创业”相连接的大学生创业平台之一。
 
  在那里,入驻的创业团队不仅可以免费使用办公桌、空调、网络等设备,还可以获得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与一站式服务。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就是从这里开启创业梦想之旅的。除了大学生创业园,嘉庚学院已建设了咖啡厅创业基地、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基地等2000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平台。另外,累计投入超亿元建设的100多间高规格实验室、工作室等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不仅如此,嘉庚学院还将服务做精做深,一方面加强平台建设,通过设立创业“嘉”联盟等形式,打造线上线下创业聚集社区,加强创业校友与在校创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共享与合作;另一方面加强校企、校地、校所合作,通过共建创新研究中心、教学实践基地等形式,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知名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成功校友、校内教师等组成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为创业团队提供持续性的孵化辅导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