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鲁闽副教授讲解“绿色长城”红树林的多彩模样

撰稿:学生新闻社 余依凡 林宸希  摄影:学生新闻社 陈逸娴  
2019-04-26


  九龙江河口红树林20年来有哪些变化?九龙江河口区域的红树植物有哪些生态功能与意义?利用这片独特的区域,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有研究新进展?带着这些问题,4月25日晚上,在经管大楼309教室举行的“红树林的多彩颜色”讲座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鲁闽副教授结合自己长期从事的科研项目,对九龙江河口区域红树林做了详尽的解读。
 
  九龙江河口曾经分布着较大面积天然的红树林,由于经济建设等各种原因逐步减少,影响海域生态环境。“但由于生产建设的发展进行,城市的边界不断扩展,沿海城市普遍填海造陆,一度导致红树林的毁灭。”孙鲁闽表示,在我校师生和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20年后的今天,这里不仅是一片“绿色的长城”,而且水清滩净、白鹭成群。
 
  对于红树林在九龙江河口的生态功能与意义,孙鲁闽认为红树林对净化海水、净化空气、降温增湿起着重要作用。其通过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够极好地固岸护堤,有效改善海域的泥沙淤积情况。
 
  “红树植物在景观和生态效应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对此,孙鲁闽从净化生态、涵养水土、改善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这四个角度出发,并指出红树植物可将滨海区植被与岸上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梯度渐进的滨海生态系统生命共同体。他也指出,红树林是白鹭的栖息地,恢复、重建树林能够扩大白鹭活动、栖息、觅食空间,吸引更多白鹭及其他水鸟“回家”。这既优化了自然景观,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孙鲁闽讲解了九龙江河口红树林面对的挑战:由于没有天敌的约束,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侵占广大滩涂地区,减损了生物多样性;海洋污损生物——藤壶的附着,会让许多处于幼苗期的红树植物被压弯甚至死亡;病虫害——盾蚧以及大量的海洋垃圾和油污也会对红树植物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他列举了一些我校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在以上这些方面所做的研究进展。
 
  讲座中,孙鲁闽还结合全球性汞污染这个大背景,从汞同位素的来源、通量、迁移以及生物化学这四个角度出发,并以福建九龙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红树植物为例,较为深入地讲解了典型红树林植物汞同位素分馏特征研究。他指出,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红树植物,是我们国家独有的一片具有高度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的领域。他以自己的科研经历为例,列举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向在场的听众们介绍了诸多利用红树林植物做汞同位素分馏特征研究的最前沿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