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千呼万唤,义务教育词表“算”出来

——《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出炉背后

来源:福建日报 第09版:理论周刊新  记者 周思明
2019-07-15

  《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以下简称《词表》)首次发布了中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15114个常用词语,并提供了这些词语的语义分类,将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教材、教辅及工具书的编写,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等提供重要依据。
 
  词表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承担研制,苏新春教授主编。
 
  词表分为“音序表”和“义类表”两个部分。“音序表”收录词语15114个,按拼音顺序排列,并提供词语的拼音、分级、词性,以及在“义类表”中的编码。“义类表”收录附有分级信息的词语17092个,按义类编排,体现词语在整个语义系统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其他相关词语的语义关系(同义、近义、类义或反义)。
 
  “看”“望”“瞅”“端详”“审视”“目睹”……同样是表达视觉感知行为的一组词,应该先学哪些。后学哪些?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却常常让教师陷入困惑。
 
  今后,类似和相关的问题有望一举得到解决——前不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主编的《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首发。5月31日,商务印书馆举行专题座谈会,并在会后发布的消息中以“中小学语文教育界千呼万唤”形容这本书的重要意义。
 
  据了解,为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为我国语文应用及有关语文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普通话推广,推行汉语国际教育,服务中文信息处理及辞书编纂等工作,近年来国家语委决定开展基础教育常用词表的研制,并先后设立了两个课题:“基础教育学习性词表的研制”、“基础教育学习性词表的分级、验证及推广”,这两个课题均由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承担,主持人为苏新春教授。
 
  2011年,《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研究编写工作立项;2016年顺利结项,并受到鉴定专家好评;又经过3年左右的打磨之后,这部工具书终于出炉面世。该著作的出版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是如何独辟蹊径采得“奇珍异宝”?未来将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苏新春教授。
 
意义:基于认知规律的归集分类
 
  “长期以来,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前辈学者以及广大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表达了对学习性词表研制的期待。”苏新春介绍,“汉语词表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不仅有我参与编写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连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科学都有常用词表,但恰恰适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学习性词表却长期缺位。”
 
  “义务教育常用词表不是生词表,不能是词语简单的收集和罗列”,在苏新春看来,义务教育常用词表编写最大的困难,是未成年人在母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对词表提出了特殊要求。
 
  “词汇学习的规律是由浅入深。先学指称性的词,即表达‘是什么’;再学描绘性的词,即形象生动地表达‘像什么’。在同一个义群的词汇中,随着描绘性的深化,语体由口语至书语,表意也越来越丰满、准确、细腻,承载的社会价值观念也越来越丰富。”苏新春说,在此基础上,中小学生对词语的习得体现出“知”“晓”“用”的阶段性规律,“知”就是指见过、听过,“晓”就是准确理解,“用”就是指熟练运用。
 
  基于此,苏新春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位序法”“语义法”,开展词汇分级和词义分类的创新探索,并确定了收词标准和规模。
 
  首先,词表将所收词语分为四级,分别对应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段,以体现词汇学习中的易难、浅深、先后的要求。
 
  此外,词表分为“音序表”“义类表”,其中“义类表”作为辅表,将所收词目按照语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分门别类、就近排列,以方便词汇教学、掌握和拓展。
 
  “我们坚持认为,词表应该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需求、认知能力、认知特点,体现针对性、有限性、有序性,解决中小学语文词汇教育‘教什么不教什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问题。”苏新春说。
 
路径:基于科学方法的研究探索
 
  “其实,这部词表凝聚了我们20年来的心血”,苏新春对记者表示,1999年进入厦门大学工作后,他就率先学界将数据统计技术创新引入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对海量词汇在各个领域的使用数据进行挖掘、统计、比较、分析,将语言文字作为一个客观独立的对象进行研究,探究语言文字的系统结构,并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经验,这也为词表的顺利编写扎牢了基础。
 
  2011年,为了给我国语文应用及有关语文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国家语委决定开展基础教育常用词表的研制,设立“基础教育学习性词表的研制”课题。基于在语言研究领域中强大的数据化分析能力,苏新春带领下的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承担起这一工作。
 
  数据统计的科学方法,在课题工作中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
 
  “我们选取了当前四种最常用的语文教材,作为数据统计研究样本,并探索其他学科、其他时期以及港台地区教材的语言状况进行分析比对,数据统计运算量数以亿计”,通过这样的研究方法,课题团队有了诸多发现。
 
  首先,苏新春发现,四种不同教材之间的共有词竟然只有40%左右,“这说明语文词汇教育,很多时候还是取决于教材出版和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性认识,也确实缺少基于科学规律的共识”。
 
  此外,在所调查的样本教材中,词语总数在2.3万~2.9万条不等,台湾地区的教材有2.1万多条。“这说明达成词汇教育规律性的共识后,中小学生还有大量减负空间”,苏新春表示,这也让课题研究团队最终确定了收词标准。本次出版的词表中,音序表收词15114个,义类表收词17092个,基本符合各教材中共有的通用词规模。
 
展望:基于教育实践的应用前景
 
  2016年,苏新春团队承担的课题工作迎来结项阶段。课题团队前期取得的突出成绩,立即引起了相关部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和一致好评,该项目顺利上升成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研究优秀成果后期资助课题之一,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的提升转化工作。2017年,该项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鉴定,被明确以“语言生活皮书”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类丛书形式出版。
 
  “这一阶段,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中小学进行抽样识读测试。”苏新春教授表示,在选择样本时,团队采取通用标准,即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我们根据词表内容随机生成好几套试卷,在福建、江苏、山东、新疆、广西等省份的多所学校进行抽样测试,以平均成绩稳定在80~85分(总分100)为目标”。
 
  根据测试结果和各方意见,课题团队逐步打磨词表内容,力求保障稳妥性和科学性。“最难的还是义类表的完善”,苏新春表示,在第二阶段的工作中,团队接受各界建议,将单音词和成语也纳入义类表,不畏艰难啃下这两块“硬骨头”,进一步彰显了词表的使用价值。
 
  前不久词表出版前后,引发了学界、教育界、教材出版界的广泛反响。
 
  “当年若是有词表这样的基础理论研究,儿童分级阅读就不至于难以推进,真是意义重大的基础科学研究。”一名长期致力于儿童分级阅读的出版人,驱车几十公里找到在京出差的苏新春,表达感激和敬意。
 
  “我翻阅这部工具书后,首先想到的还不是学生要怎么使用,而是老师要首先掌握。”北京景山学校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刘长明说。
 
  “这本词表完全可以作为新课标中倡行的语文阅读工具书,也可以成为我们教师制定考试内容的依据。”厦门松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林采凤说。
 
  “我没想到这本著作会获得学界、教育界如此大的反响,这是让一个学者最宽慰的事情。”苏新春表示,未来,《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可以按照词级形成分集版,补充词语释义后分发给中小学生使用,在教育实践的使用中接受进一步的检验和鉴定,从而凝聚更广泛的资源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