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骨干培训班调研大龙乡 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撰稿:邱鹏燕 陈泽鹏 何雅煊  摄影:卓晨 程雨婷  
2019-07-26


  7月16日至17日,我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在团委秘书杨鹏的带领下,赴泰宁大龙乡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活动,考察当地茶叶行业的发展规划,精准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大龙乡,泰宁县最偏远的乡镇,风景秀美,人文独特,但由于地处偏远,道路崎岖险阻,不为世人所知。当地政府通过全乡旅游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朗,当前正围绕旅游资源“二次开发”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凸显旅游生态效应,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挖掘旅游资源  助力乡村发展
 
  7月16日,实践队队员乘坐公交车穿过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张地村考察。村中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祖厅,祖厅的门口写着“箕裘万代”,张地村的五条家训也展示在祖厅当中。
 
  这些祖训为子孙后代树立标杆,也赋予了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现实意义。张地村保留着一种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奇特民俗:村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家里人就为他做好一具棺材,放在村庄附近紫云岩巨大的洞穴中藏匿;每当一位村民去世,就从岩洞中取出一口棺材埋葬。村民说,最多时,紫云岩下藏放着300多具寿棺。实行火葬后,用不上棺材了,但岩下至今还有近百具棺材。因此,张地村紫云岩又被称为“藏棺岩”。
 
  随后,实践队员前往以丹霞石柱、石峰、石墙群为特色的八仙崖景区。八仙崖由八座800米以上高耸入云的峰柱组成,古树参天。远远望去,八座山峰若即若离,移步换景,山峰下笼罩着淡淡的雾气,更增添了八仙崖的神秘感。实践队队员还参观了大龙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地——红军崖,纪念小英雄李火兴和在龙安牺牲的红军战士。
 
  下午,同学们乘车前往大龙乡的吊脚楼区,这是福建省现存的最后一片吊脚楼区——老虎磜古村落。老虎磜村庄的道路均由石阶砌成,村寨贴崖而建,一面依山,一面悬空,悬空部分用二至五根直木撑起。吊脚楼建在群山之中,虽然已无人居住,石阶布满苔藓,但吊脚楼的聚集承载了曾经繁荣的生活景象。
 
打造特色茶旅 感受文化魅力
 
  大龙乡乡长向实践队队员们介绍,乡村振兴必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带动农民提高收入。大龙乡从卖矿石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积极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提出“两片三纵横发展”理念,以茶旅发展模式来打造特色小镇,在吸引外资投资上取得一定成效。
 
   在大龙乡乡长的介绍引导下,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当地特色的茶旅文化开发地——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队员们一边欣赏典雅的民宿环境和茶园美景,一边了解采茶和制茶的过程。茶旅文化在大龙乡的发展相对成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游客服务体系的系统化建设,挖掘茶产品的价值,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
 
  在观摩完茶旅基地后,实践队前往当地村民家中体验特色擂茶。据了解,制作擂茶在当地十分普及,妇女们在邻里串门的时候,通常会一起制作擂茶,谈天说地,促进邻里和谐。村民一边给实践队队员展示擂茶的制作方法,一边耐心地给实践队队员讲解擂茶的历史文化,让同学们近距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过了两天的实地调研,实践队队员发现大龙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骨干力量,应该发挥专业所长,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及建议,帮助大龙乡进一步宣传、开发和提升旅游行业。
 
 
  编辑:传媒中心 陈巧恩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