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强新睿讲坛”走进我校 厦大纪荣嵘教授解码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撰稿:学生新闻社 郭艺枫 陈锴煜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学生新闻社 房美娟  
2019-12-09
林辉(左)为纪荣嵘(右)颁发“南强新睿讲坛”纪念牌  
1/8
  
2/8
  
3/8
  
4/8
李晓红(左)代表厦门大学接受纪荣嵘(右)的留念手模  
5/8
  
6/8
  
7/8
  
8/8

  12月4日,厦门大学“南强新睿讲坛”走进我校。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纪荣嵘教授为我校学子带来了主题为“人工智能发展前沿”的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在讲坛开始之前,厦门大学党委常委、漳州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嘉庚学院党委书记林辉为纪荣嵘教授颁发了“南强新睿讲坛”纪念牌。纪荣嵘教授还参观了我校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普瑞特先进打印技术创新实验室等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厦门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王晓丽、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李晓红和我校学子一起聆听了讲座。讲坛由嘉庚学院副院长洪永强主持。
 
  在讲坛中,纪荣嵘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向两个层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人工智能(英文简称“AI”)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即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某些“机器思维”。纪荣嵘表示,发展人工智能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搞清楚人的智能,即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使其具有智能性。
 
  纪荣嵘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认知科学和思维方式。他指出,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科学,是人工智能重要的理论基础。人工智能思维即互联网思维,是站在人工智通赋能传统行业的角度,以数据、算法作为手段,去提高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在谈到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时,他介绍了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三大学派。
 
  纪荣嵘着重介绍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他指出,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被引入机器学习使其更接近于最初的目标——人工智能,也导致了“大数据+深度模型”时代的来临,使得语音图像的智能识别和理解取得惊人进展,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大踏步前进。然而,深度学习的研究和发展仍面临着“理论、建模、工程”等三大方面的问题。他表示:“如果能突破这三大问题,我们将大大加速度推进人工智能向前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关于伦理问题的冲击。纪荣嵘提出“AI立法滞后”“AI对人类智能的重新定义和塑造”“AI加剧还是减少了人类的情感鸿沟”“机器人会顿悟吗”以及“AI创作的版权归属之争”等5个问题。他引导大家思考“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比例被机器替换之后他还是一个人”“人身上哪一个器官没有被替换他还是一个人”等问题。在场学子都给出了统一的答案:大脑。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告诉大家,已经有实验室用机器的神经元替换了小鼠的部分大脑,使其可以正常活动。纪荣嵘继续发问:“那么大脑中有多少比例可以被替换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子们的深思。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介绍人工智能与学科战略趋势时,纪荣嵘从各国的国家战略进行讲解。他特别解读了2017年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目前我国正紧锣密鼓地加快开展人工智能的布局。他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告诉大家,“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最后,纪荣嵘展示了他所负责的MAC实验室的成果。
 
  据悉,“南强新睿讲坛”由厦门大学人事处主办,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和有关单位承办,由厦门大学近年来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主讲。讲坛的设立旨在充分展示厦门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最新进展,充分展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学术水平和个人风采,搭设起新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学生、与学术同行、与学术前辈交流切磋的特色平台。
 
人物名片
 
  纪荣嵘: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技术,入选2014年国家“优青”,曾获2016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军委科技委战略前沿专顶。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