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周】推动教学创新 第七届教学竞赛顺利举办

撰稿:教学促进部 高艺惠 郑旭东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2021-01-25
比赛现场  
1/19
比赛现场  
2/19
比赛现场  
3/19
比赛现场  
4/19
比赛现场  
5/19
比赛现场  
6/19
比赛现场  
7/19
比赛现场  
8/19
比赛现场  
9/19
比赛现场  
10/19
比赛现场  
11/19
比赛现场  
12/19
评委点评  
13/19
评委点评  
14/19
评委点评  
15/19
评委点评  
16/19
评委点评  
17/19
  
18/19
  
19/19
  1月22日,我校第七届教学竞赛结果公开。本次竞赛历时一个多月,经教学单位初赛遴选推荐,最终有10位教师(团队)进入决赛。竞赛最终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5名。
 
  为了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于2020年12月上旬启动了第七届教学竞赛。
 
  本届竞赛以“推动教学创新 打造一流课程”为主题,以落实以本为本、倡导教师“回归本分”、推进智慧教育、强化学习共同体、引导分类发展为目标,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1年1月18日,在主楼群5号楼509教室,文科组、理科组决赛分别举行。本届竞赛与往届相比,一是在决赛环节上有创新,在15分钟片段教学展示外,新增了5分钟的“说课”环节,围绕参赛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重难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内容,选手既要说清“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二是评审内容有创新,既贴近福建省首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又结合我校的教学工作实际情况,设置了“课程教学创新报告(占35%)”“说课(占15%)”“教学演示(占50%)”三方面竞赛内容,加大选手对整门课程进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与反思方面的引导。三是信息技术融入更深入,更多选手在教学中能利用课堂派、学习通、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教学工具,激活课堂,增强教学效果。四是竞赛效果反馈更及时有效。一方面,本次竞赛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在竞赛结束后,现场公布所有选手的得分;另一方面,作为学校教研活动周的一项全校重要活动,竞赛设置了观摩室,全程录像竞赛过程,设置了专家与选手的交流点评环节,将竞赛与“磨课”“研课”相结合,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
 
第七届教学竞赛获奖名单
 
获奖等级 获奖教师/团队
一等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莹(团队)
二等奖 管理学院陶晨晨(团队)
机电工程学院涂德华(团队)
三等奖 法学院杨宇静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刘萍(团队)
优秀奖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郭瑞芬(团队)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谢嘉鹏(团队)
建筑学院厉犇(团队)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杜小甫(团队)
土木工程学院苏振超
 
 
部分获奖教师分享参赛体会:
 
一等奖获得团队主讲教师李莹:

教学创新工作


 
  在授课过程中,我最大的一点体会是,作为老师要了解学生,不能惯性思维。我们认为的常识可能学生并不了解,我们认为的思维习惯可能学生也get不到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引导,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获得。这个工作任重道远。
 
 
二等奖获得团队主讲教师陶晨晨:

有趣和有用的教学是我们团队奋斗的目标

 

  嘉庚学院的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在课堂上布置的一些任务同学们有时完成的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因此,我们教学团队会将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融入课堂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我们团队所理解的教学创新是全方面的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以及考核方式的创新。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搭建传统理论框架之外力求融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平时我们教研团队会经常讨论如何从趣味性和实用性来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会根据内容来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考核方式上以开放性期末报告来代替死记硬背,更注重知识的运用。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