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乘竞赛之机,强学生之能

[海峡导报]“嘉”人的超强“竞赛力”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海峡导报 第19版:教育  导报记者 梁静 通讯员 嘉闻/文 朱鲜艳/图
2021-06-25





◆有活力,有能力,上手快,懂创新,这是社会各界对嘉庚学子的共识
 
◆在各级各类比赛现场,嘉庚学子的表现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六月初,在国家级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的决赛中,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参赛队力战群雄,从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的400多支强队中脱颖而出,最终在B赛道拔得头筹,捧回特等奖1项,另获A赛道一等奖1项。
 
  这是“嘉庚人”突出竞赛力的又一次体现,但绝不是“最强音”。就在今年三月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上,嘉庚学院在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榜(本科)中位居全国第175位;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中,排名全国第169位,成为全国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进入全国180强的独一“嘉”。这背后是“嘉庚人”征战四方,用一次次竞赛佳绩支撑起来的,更是嘉庚学院成立18年来的跨越发展。
 
  在对待学生竞赛这件事上,嘉庚学院认死理,很较真,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从顶层设计、平台搭建,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专研,再到许多创新做法的尝试,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展开的——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推进有效教学,培养有用的人才。
 
1
全覆盖
顶层设计全力支撑 解决学生后顾之忧
 
  蒋佩玲,嘉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此次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决赛B赛道(应用创新)特等奖获奖参赛队队长。
 
  她说,在打比赛、拿奖项的过程中,她和队员们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学校全力支撑,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只管往前冲。”
 
  蒋佩玲感受到的“支撑”,可以说是嘉庚学院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环环相扣所带来的独“嘉”体验。自18年前建校,嘉庚学院就明确要建设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厘清了办学定位,便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它就像一种设定好的导航系统,一路指引学校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办学理念,立足市场需求,全力营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着力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创造、创优、创业等五种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该校设置了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了各种产教融合平台,打通各种学用结合渠道,实现协同共育。为了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该校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予以保驾护航,包括“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奖励办法”、“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科研工作量奖励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等,多年来都在积极发挥着保障和推进作用。“这次参赛并获奖,根据我们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价值’4个学分呢。”在嘉庚学院,许许多多的“蒋佩玲”可以在听课、训练、比赛、创业等各种模式中自由切换,他们无须取舍,没有后顾之忧。
 
2
个性化
搭建实践平台矩阵 满足不同发展需求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只是嘉庚学院办学蓝图里的大线条。嘉庚学院要在这些线条上填涂色彩,勾勒出每个学生的成长路径。所谓勾勒路径,就是兼顾因材施教,深化个性化教育,为不同的学习个体提供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选择和实现途径。
 
  早在2012年,嘉庚学院就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通过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课程体系实施方案》,打造出一套进阶式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分为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孵化和未来企业家培育四个模块,以逐级进阶的方式修读,保证各类创新创业培养需求得到满足。
 
  学校还鼓励各教学单位开设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于是,各教学单位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同时,挖掘出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譬如《创客实验课》《咖啡投创与管理》《创业与融资》等一系列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都促进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比课程更立体的,是由三大类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组合而成的“三维平台”架构,包含校内双创教育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以及各类校企合作的科研创新平台。以校内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为例,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综合性平台,譬如大学生创业园、咖啡厅创业基地等具有“项目纽带-基地孵化-创业”相联接效应的大学生创业平台;二是由100多个实验室按学科分类整合成的7个实验教学中心,这些实验教学中心,向学生全面开放。
 
  多年来,嘉庚学院已搭建起形式多样、类型各异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矩阵,借此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多种可能性,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的不同需求。
 
3
实践力
开展多种训练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嘉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蓝图里还有一抹亮眼的底色——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全方位、高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育人,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进有效教学,培养有用的人才。因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在这所大学里被当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追求和质量高低的基本标识。
 
  目前,在嘉庚学院定期开展的双创教育实践活动训练至少有三大类:校内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活动。
 
  单就竞赛活动而言,嘉庚学院一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参加比赛,能促使我把专业所学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个过程既是学习,又是检验,最终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用,融会贯通。”蒋佩玲说。
 
  也就是说,在全覆盖的双创教育中,嘉庚学院一直在搭建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从而使广大学生乐于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有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初衷。
 
  在这样的双创教育体系中,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近六年来,嘉庚学院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双创竞赛(活动)共获奖598项,其中国际级21项,国家级169项,省级408项。在社会上,说起嘉庚毕业生,迎来的多是“大拇指”——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突出,而好口碑需要的是时间、是不懈的努力,更是一个个学生一步步垒起来的成长积累。
 
  导报记者 梁静 通讯员 嘉闻/文 朱鲜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