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副教授解读中国乡村供水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

撰稿&摄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友坤
2022-03-07


  2月28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李振华在经管大楼310教室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乡村供水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的讲座。
 
  李振华副教授从中国供水饮水历程、中国乡村供水发展、乡村供水安全评价和乡村供水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呈现了乡村供水的前世今生。
 
  在回顾中国供水饮水历程时,李振华副教授指出,中国在历史上的供水模式是兴修水利,饮水模式是喝开水。晚清时,由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由传统农耕文明逐步进入工业文明,然而河道自然淤积、水体污染加剧。当时,清政府已无力兴修水利,导致水质一步步恶化。这就使得中国近代供水饮水模式必须进行改良。改良的方式多种多样,包含疏浚河道、向地下找水、寻找清洁水源、净化水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乡村供水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前中国乡村供水模式主要有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乡村集中供水模式、乡村家庭分散供水模式三种。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乡村供水安全评价始终在不断完善与改进。2004年,水利部、卫生部颁布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水农[2004]547号),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水压)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当前,我国乡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应实现的目标是——“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在谈到乡村供水安全隐患解决对策时,李振华副教授指出乡村供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工程规模小,建设标准低,建设过程技术粗糙;供水时间较短,供水保障率低,不能满足乡村居民要求;水源分散且种类繁多,污染源头多,水源保护难度大;部分水源水质较差,水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李振华副教授给出的建议是:维护好工程设施,使其可持续稳定运行;维持财务收支平衡或略有盈余;在解决过程中,也应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城乡协调发展等。
 
  通过本次讲座,学子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乡村供水,并认识到乡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