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嘉”人】冲锋在“疫”线!这支18人的突击队叫“渐入嘉径”

撰稿:传媒中心 甘丽红  
2022-06-17


  6月16日8:30起,漳州开发区大径社区南滨大道以东,湘江路以南,宝山路以西,南海南路以北(其中水岸书香、公交首末站、石坑海防派出所除外)由封控区调整为管控区。
 
  当时,“渐入嘉径”封控区抗疫突击队志愿者正穿着防护服在该区巡逻。得知封控区调整为管控区,他们高兴之余并不敢有丝毫松懈,“封控转管控,防疫不放松。我们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应学生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渐入嘉径”封控区抗疫突击队由我校18名保卫部人员、校卫队员、后勤人员组成,由漳州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统筹,纳入封控区志愿者整体队伍的统一调配,并由共青团漳州市委机关党员突击队组织指导,为社区居民和租户提供服务,同时为滞留学生带去关怀和温暖。
 
  突击队领队、保卫部副部长陈拥军表示:“6月6日起,漳州开发区部分地区划为封控区。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滞留在相关区域。学校始终牵挂着这些学生。在党委副书记王洁松的提议下,‘渐入嘉径’封控区抗疫突击队和临时党支部成立了。突击队希望能应学生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封控区的学生遇到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突击队。比如,帮忙带书籍、书包、电脑,购买物资,送餐等。同学们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也可以向突击队求助。负责电话联络的许仲华透露:“学生在电话中说自己感冒发烧了。我们马上汇报,突击队第一时间就联系了社区医护人员前来看病,还为学生送去了药品。第二天打电话过去,学生说已经退烧了。”
 
打通配送转运“最后一公里”
 

 
  戴上KN95口罩、穿上防护服、套上雨衣,化身“大白”的突击队志愿者也参加了为该区域3000多名居民配送物资的工作。6月16日当天,他们还为在该区域的“嘉”人们送上了漳州开发区和学校准备的慰问品。
 
  “防护服一穿至少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候甚至是七八个小时。”突击队中的3名女性邱雪琼、陈玉兰、蓝瑞敏也巾帼不让须眉。参与配送物资的她们透露,在穿上防护服后,突击队就开始了忙碌的物资配送工作,基本上要等到任务结束,才能喝水和吃饭。由于连连下雨,志愿者们在防护服外面还要套上雨衣,“更为闷热了,脱下时身上都湿透了。”有的突击队志愿者还用雨衣保护物资不被淋湿,自己冒雨前行。 
 
  这些天下来,突击队志愿者们对该区域的每一条路、每一栋楼都了如指掌,他们说:“只要你说出一个地点,我的脑海里就已经快速定位了。”
 
疫情防控一线党旗高高飘扬
 

 
  在“渐入嘉径”封控区抗疫突击队成立的同时,临时党支部也成立了。
 
  “党员冲锋在前。”作为一名党员,陈拥军在疫情暴发后的头几天,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超过五小时,早上五点多就起床,挨家挨户为给居民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引路、记录核酸检测信息;白天配送物资;晚上参与核酸检测人员数量核对工作。他开玩笑地说:“我的睡眠质量更加好了,现在一倒头就能睡着。”
 
  陈拥军的妻子邱雪琼是临时党支部的成员之一。此前,她曾多次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对于这次发生在“嘉”门口的疫情,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病毒有多狡猾,也不是危险有多近,而是自己能做些什么。她说:“没有想过危险啊。其实穿上防护服感觉挺安全的。现场我们的消毒工作都很到位。”
 
  夫妻俩并肩战疫,邱雪琼透露,这些天两人之间交流最多的是战疫,相互支持、鼓励成为夫妻俩心照不宣的默契。
 
感谢每个为抗击疫情付出的你
 

 
  “累是肯定的,但大家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封控区调整为管控区之后,许仲华说负责电话联系的他们仍然会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我们会坚持到最后一刻,大家有什么问题仍可以给我们打电话。”
 
  邱雪琼表示,虽然在配送物资时,突击队志愿者也会遭遇不理解和委屈,但居民、学生的一句“谢谢”“辛苦了”,或者“注意安全”等提醒都是他们前行的力量。她还透露,学生除了会在订餐时留下“‘大白’辛苦了”的字样,也会送突击队志愿者巧克力、茶叶等以示感谢。她说:“很感动,可以感受到爱是双向的奔赴。”
 
  “我们辛苦没有关系,只要大家平平安安的就好了。”陈拥军说,“每个人都在努力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待战疫胜利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坚持就是胜利!拨开疫情笼罩的迷雾,我们终见晴天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