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第十一届汉字书写大赛听写场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主楼群1号楼举办。本次比赛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语言工作委员会主办,人文与传播学院承办。赛事评委阵容强大,他们是我校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晶晶教授、第一研究室主任孙园园教授,以及我校普通话测试中心主任卜祥忠副教授。与此同时,人文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易欣副教授、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李建明教授、人文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丽明、团委书记王慧玲以及各专业辅导员等作为嘉宾观赛。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16位选手同场角逐,激荡起汉字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为响应疫情防控政策,本次决赛首次采取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
在致辞中,易欣向过关斩将终抵决赛现场的选手们表示祝贺。他援引身边擅长书法汉字的学子案例,鼓舞大家重视汉字,学会享受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汉字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与思想之美。
十一万左右的汉字,一千多种读音,字多音少,本次比赛的第一环节正是“一音多字”。16名选手分为4组,通过大屏幕给出的拼音,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尽可能多的同音汉字。在本轮较量中,共有8名选手更胜一筹,成功晋级下一轮比赛。
汉字的字形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等诸多变化。其中,小篆以典雅庄重的特点,呈现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在第二轮“文字溯源”环节中,8名选手分为2组,他们需要根据屏幕上给出的小篆文字,写出对应的现代汉字。每当选手们快速地识别出与现代汉字相差甚多的小篆字体时,现场嘉宾们都不禁送上阵阵掌声。
汉字所组成的词语和成语也有着无限的魅力,寥寥数字,便能将深刻的道理清晰表述。在4进3的“词海无涯”环节和最终环节“一锤定音”里,当评委老师轮流念完词语或成语与释义后,选手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答案。“哂笑、发窘、日臻完善、浅尝辄止……”这些成语和词语或许早已耳熟能详,但要在规定时间内将这些字写对、写好,也并非易事。但“过五关斩六将”的选手们绝非等闲之辈,每一次在白板上书写出来的答案无不体现着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在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下,比赛终于决出胜负。来自法学院的佟雨航同学获得本次汉字书写大赛听写场的冠军,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吴佩琦同学和陈鑫铭同学分获亚军和季军。
听写场决赛结束后,在场的嘉宾为书写场与听写场的获奖选手们颁奖。在掌声与相机的咔嚓声中,此次汉字书写大赛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左:硬笔场一等奖获奖作品,右:软笔场一等奖获奖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书写场比赛已于5月19日、20日在图书馆进行,吸引全校近400人次参赛。选手们现场挥毫,提交作品。经专业教师评委评审,决出等级奖三名,优秀奖十名。
听写场获奖名单
(优秀奖排名不分先后)
奖项 |
获奖者姓名 |
所在专业 |
一等奖 |
佟雨航 |
法学 |
二等奖 |
吴珮琦 |
汉语言文学 |
三等奖 |
陈鑫铭 |
汉语言文学 |
吴雪儿 |
文化产业管理 |
陈娜丹 |
汉语言文学 |
徐燕青 |
税收学 |
董馨忆 |
文化产业管理 |
林涵 |
汉语言文学 |
陈雪莹 |
城乡规划 |
梅乾满 |
机器人工程 |
闫婷婷 |
广播电视学 |
雷贻梓 |
汉语言文学 |
钱韵 |
汉语言文学 |
朱安琪 |
汉语言文学 |
李雪如 |
会计学 |
王萱渲 |
商务英语 |
编辑:传媒中心 陈巧恩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