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刘丽作客我院 爱心助学令学子动容

撰稿:学生新闻社 张可  摄影:学生新闻社 叶焕榕 青年志愿者队 张凌飞  
2011-04-1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刘丽作客我院

  刘丽,厦门一家足浴城的足底按摩师,月收入3000元。她每个月用500元来租房和维持生活,剩余2500元,家里寄一些,剩余的全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2000年至今,刘丽以她微薄的收入,帮助上百个孩子圆了读书梦。在“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中,被称为“中国最美洗脚妹”的刘丽成功当选。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刘丽用单薄的双手托起无数孩子的梦想?4月14日中午,我院学生在主楼群三号楼小报告厅与刘丽面对面,聆听了她别样的人生经历。

艰难经历 深知知识很重要

  刘丽出生于安徽颍上县,家中兄弟姐妹五人。孩子多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在贫穷之中。兄弟姐妹几个人平时常常分别寄居在叔叔姑姑家,好不容易聚齐了,却又没有够住的地方,只能把地一扫直接睡在地上。刘丽说,下雨是最难熬的时候,屋子到处漏雨,顾到了衣物就顾不到人了。

  “小时候,吃饭不是要吃好,能吃饱就感到很满足了,”刘丽说,“每到吃饭的时候,妈妈就东借西借。有的人看到我妈,直接就躲起来,因为怕我们借了面还不起。平时,只有我们能吃饭,妈妈只能用水泡一下锅底的锅巴吃。”说到这里,刘丽忍不住流下眼泪。刘丽说,每到这种时候,自己就会想:一定要好好读书。因此,上学的时候,刘丽的成绩一直在全乡17所小学中名列前茅。家境贫寒的她,最终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了辍学。那时的她只有14岁。

  14岁的刘丽独自在外流浪,到过武汉,到过北京,也去过江苏,最终留在了厦门。刘丽说,刚到武汉的时候,感觉像是到了世外桃源一样,有些吃惊,更多的是不知所措。下车后想要找厕所,但是因为不知道WC的含义,她在厕所门口转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直到问了路人,才知道,眼前这个写着“WC”的建筑就是她要找的厕所。

  这些年,刘丽没有学历很难找到工作,“就连在饭店当个点菜员也需要初中学历”,只好做一些洗碗、保姆之类的工作。打工的经历使她更加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倾其所有 圆贫困学生读书梦

  因为自己没能上大学,所以刘丽把上大学的梦想寄托在了弟弟妹妹的身上。弟弟妹妹完成学业后,刘丽开始资助家乡的贫困学生。2006年起,刘丽又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展开一对一帮扶。

  刘丽把自己的工资分成三份:一份作为自己的生活费,一份寄给家里贴补家用,最后也是最多的一份,用来资助孩子们。这些钱,对于一个富裕的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工资微薄的刘丽来说,那是辛苦工作赚来的血汗钱,每一分,都是宝贵的。

  刘丽说,自己刚开始资助贫困学生时,身边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觉得,刘丽在自身生活都得不到好的保障的情况下还去资助别人,是“脑袋有病”。有人说,她是在作秀,因为“想出名”;还有的人说,她是在骗顾客们的钱……尽管行为不被人理解,刘丽依然坚持走自己的路。她说:“他们越是反对,我越是要证明给他们看。”

  刘丽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被资助的孩子们喜欢称呼刘丽妈妈或者姐姐,用这种最亲切的称呼来表达对刘丽的爱。“听到孩子们跟我讲学校发生的那些趣事,就好像自己也在学校一样。”

  当选为“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后,刘丽从一个平凡的洗脚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但是,她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多少。唯一的变化,就是她和以前的顾客合伙开了家名为原乡人的足浴店,自己也当上了总经理。刘丽说,有的顾客会主动把钱放到存款箱里,这些钱都会用来资助贫困学生,“现在我身边也有很多人会去资助学生上学”。

心中有爱更快乐

  刘丽今年30岁,也是一位80后。大家似乎更愿意称呼她为“刘丽姐”。刘丽欣然接受了这样的称呼。当记者问道她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让自己迷失时,刘丽说:“人可以知足常乐,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要给自己一个梦想,然后分步实现它。”

  “刚来厦门的时候,听别人说,一定要去两个地方——鼓浪屿和厦大,”刘丽说,“我很羡慕在座的你们,如果我有机会,一定要让自己进一次厦大,读一次书,希望可以和你们成为校友。但是现在我还是应该先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满足生活需要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我的这个读书梦想。资助大学生,也是为了能让别人来完成我的大学梦。”

  刘丽说,自己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帮助,如果没有这些帮助,自己现在还不知道身在何处。那些帮助过她的人都不求回报,所以刘丽只有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慈善,最初只是我的一个心愿,现在已经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刘丽写了一个由1、3、1、2、4组成的“爱”字送给我院,她告诉同学们:“心中有爱,一生一世把爱藏在心间,就会活得很快乐。用你们的校训来说:一路走来,我仍在努力——止于至善。”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