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叫一声“小姐姐”,你知道几个意思?

第十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厦大嘉庚学院举行

来源:海峡导报 第12版:新学堂  记者 梁静 通讯员 嘉闻
2019-12-23

  导报讯(记者 梁静 通讯员 嘉闻)“走红”“小姐姐”“四海八荒”……我们熟悉的日常用语,在社会语言学专家眼里有着怎样深远的解读?20日,第十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召开,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英国巴斯大学教育学院等境内外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本届研讨会为期两天,由10位专家作大会报告。另外,在分会场讨论中,8个小组共有92位专家学者发言,内容涵盖港澳台及海外语言研究、一带一路与海外语言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语言景观与方言、语言叙事与语言教育、语言本体与语言规范、媒体语言与产业扶贫、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等。
 
  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蔡晨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研究生王瑶不约而同把研究的眼光投向近年来时兴的称谓“小姐姐”。蔡晨说,“小姐姐”早在元代时就用作社会称谓语,现在的一夜蹿红属于“复活”。而王瑶认为,当下的网络流行语“小姐姐”来自粉丝对日本某校园偶像团体成员的称呼,是将汉语原有的“小姐姐”作为了日语的翻译,并非来自于古汉语或方言。“现在男女双方使用‘小姐姐’称谓都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即赞美、取悦被称呼人。”王瑶说,在双方权势不平等时,通过向对方示弱求得对方以礼相待,同时表达自我的诉求和欲望,这种示弱是功利的互利行为。“‘小姐姐’不符合传统汉文化‘哥哥妹妹’的两性关系定位和社会心理预期,‘姐姐’比‘妹妹’更加接近性成熟,‘小’又保留了年幼女性的乖巧柔弱、纯真可爱,结合了‘母性审美’和‘幼态审美’,体现出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王瑶认为,这反映出这个越发尊重多样化的时代在接受女性变强的同时,也在默许男性示弱。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刘朋建介绍,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始于1987年。30多年来,该研讨会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见证了中国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研讨会首次走进福建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