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副教授漫谈文学作品中的“孝”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林羽喆  
2014-04-17

  4月15日下午,在图书馆107室,人文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沈玲副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漫谈文学作品中的‘孝’”的讲座。她从文学作品出发,为在场的同学们深度讲解了“孝”的含义。

  沈玲副教授先是从“老”和“孝”字的字形入手,引入什么是“孝”,然后以鲁迅的《二十四孝图》、《诗经·小雅》中的《蓼莪》、龙应台的《目送》、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为文本,引领同学一起解读“孝”,感受几千年来文学作品中一直流淌着的孝的温情。

  讲座中,沈玲副教授强调,无论处于什么生活状态,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美德,行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孝”的形式虽有差异,但在“孝”的天平上,都是等值的。她指出要孝“在当下”,即如毕淑敏所言:“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最后,沈玲副教授希望大家能够具有“孝”这颗仁心和厚德。她提醒大家,作为在校生,首先要以“顺”为孝之首,多联系、报平安、保护好自己,让不在身边的父母放心;其次,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的“情感过盈”,弥补自己的“情感缺失”。

  据悉,此次讲座是人文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开展的读书会系列活动之一。在下阶段,人文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将携手厦门大学附属中学,开展图书墙文化建设、中学生阶梯阅读指导等系列活动。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