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徐艺玮:我的学习体会——博、驳、搏

撰稿:管理系 徐艺玮  
2009-11-22

  转眼间我已经进入了大二,回想过去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或许有起始时的不知所措,经历了酸甜苦辣,欢笑和泪水,成功和挫折,其中的滋味唯有自知!有人总结,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我们不能满足于平庸,应该以更好的方式开始新一天,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个上午醒来。大学,是我们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地方,在此,我们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在我看来,从来就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信着这一点, 我一贯坚持自己的作风,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或许它仍有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它的确是我学习生活的主脉。

  

  记得高考冲刺时,一位老师以一句“大学之前,大学一场”的笑语来激励我们,如今回想起来,大学之后,何尝不是大学一场呢。且不论大学课程中课程数目相对高中而言的飞跃,单是一个科目,就像一汪深潭,其中的包罗万象让人不可自拔。

  的确,升入大学,我们都有了专研的科目,不再是文理的万箭齐发,但这绝不意味着科目的减少。科目的细分和深入学习,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寻找一个新的应对之道。渐渐的我们发现,大学的课本不似以往课本的明了,或许只是一个专有名词,那之后就又是一门学科了。因此,我们需要去充实。如果只满足与课本,也许到底仍只能一知半解。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充实,不仅限于学科知识,而是百无禁忌的获取。因为,你无法预料在哪一时刻,那些纷繁的,或许零散的小知识点,能成就你生活的瞬间精彩。放下网络,库藏万卷的图书馆,某个角落一定有自己想要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古老的箴言经过时间的检验告诉我们它是值得去实践的。一个真正的老师永远不会拒绝敢驳敢问的学生。或许他们行色匆匆,但他们总会愿意为你问题停下脚步的。老师是我们的财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的疑惑,更重要的是,他们引导着方向。多找老师畅谈,字里行间,你总能尝到自己想要的味道。特别在于迷茫之时,一两位知心的老师会让你获益无穷。

  但要记住,驳问不是抛弃教养的借口。

  

  大学了,要学的很多,想做的很多,时间安排是亘古不变的大难题。和时间战斗,或许很累,但有种充实的满足感,其乐无穷啊。时间用得多不如用得妙,效率是我一贯的坚持,要不不做,要么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高效地完成。这就不仅是和时间的搏动,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有的人说“大学很闲”,我可以自豪的反驳“我从未如此”。在一个又一个的搏斗和挑战中,时间似乎也受到刺激冲得更快了,一晃神便是一年。但,我没有一丝的对自己悔意或愧意,因为,这一年很精彩。

  偶尔停下脚步,一年里的点滴回放,真的觉得很累,但很充实。或许有实质的奖励,但令我珍视的却是潜移默化中令我成长的点滴感悟。大学生活不只学习,也不能只是学习,但很多科学的方法都是通用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现阶段运用于学习,不能不说是一种本份。相信自己,做好自己,总会有回报。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