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至5月4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9天春假时光里,“嘉”人们用各自的方式,将假期绘制成了一部部鲜活的“励志大片”。
留校充电、备考备赛、外出旅游、回家探亲、义卖支教,每一种选择都闪耀着青春的炽热光芒。他们中有人踏上红色之旅,在八一广场的升旗仪式下燃起军旅梦想,于湘江战役纪念馆中感悟信仰力量;有人奔赴文化圣地,在故宫红墙与天坛飞檐间触摸历史脉络;有人站上竞技赛场,在匹克球的碰撞中领悟体育精神;还有人投身公益实践,用义卖善款托起山区教育希望,以支教行动点亮孩子求知的眼眸……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春秋假制度自2007—2008学年开始设立,分别为9天左右。当初我校设立春秋假的初衷,是为了避免黄金周调课给教学造成干扰,同时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五一”黄金周被取消之后,我校的春假仍继续保留。虽然有春、秋假,但学生一年放假总量并没有变化。
红色之旅:那一刻,我也想成为一位军人
跨越百里奔赴江西南昌,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子叶崇赟用一场震撼人心的升旗仪式,为春假配上了热血澎湃的BGM。
为了观看升旗仪式,叶崇赟在5月1日凌晨便抵达八一广场等候。“到的时候前排区域已被占满,于是我带着野餐垫席地而坐。” 临近升旗时,叶崇赟被人潮“意外”推至前排,有幸近距离地记录下了珍贵瞬间。
伴随英雄警乐团演奏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升旗仪式拉开序幕。护旗方队从八一起义纪念塔下正步走向国旗台,整齐划一的步伐声如战鼓擂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仿佛所有人都在为同一份信仰而澎湃。”叶崇赟感慨,“那一刻,我也想成为一位军人。”
此行,叶崇赟还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军装的演变中感受到红色基因的传承。“老战士抚摸旧军装时的眼神,让我读懂何谓‘英雄城的浪漫’——是历史厚重感与时代使命感的交织。”他表示,本次南昌之行晕染了春假的鲜艳色彩,也刷新了自己对“英雄城”的认知:滕王阁的文人风骨、赣江河畔的革新气魄,与八一起义的红色血脉共同铸就了这座城市刚柔并济的品格。
薪火传情:去课本上的纪念馆看看
今年春假,音乐系学子吴赵瑞雯把旅行地定在广西,并专门赴广西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一役,惨烈悲壮。数万红军的鲜血将湘江染红,留下了一段悲壮的历史。进入馆内,她看到了一块大大的浮雕,雕刻的正是当年红军将士们怒吼着举起刀枪的场景,他们前赴后继,为主力部队开路和殿后。
去年,吴赵瑞雯修读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她完整地了解了这一段历史,但是真正走进纪念馆,当书本的知识与脚下的路形成闭合时,她依然感受到巨大的震撼。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如果理想有颜色,那一定是红色!”吴赵瑞雯被红军勇于胜利、勇于牺牲、勇于突破的精神深深打动,也坚定了自己努力奋斗,报效国家的心。
文化漫游:在千年古都触摸历史脉络
怀着对历史文化的炽热向往,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学子董翔军精心规划了一场春日北京之行。这场从课本跃入现实的文化之旅,承载着他对千年古都与红色记忆的无限憧憬。
在天安门广场,董翔军见证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在故宫,他穿梭于红墙黄瓦之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在天坛,他领略了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的宏伟与神秘。在毛主席纪念堂,他怀揣着崇敬的心情,体悟到了革命先辈的伟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他在历史与革命的长廊中深入探索。“最触动内心的,是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物品”,董翔军感慨道,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仿佛在他面前活了起来。“那一刻,我的内心被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填满”。
春风拂过的北京,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厚重。无论是历史古迹还是红色地标,都蕴藏着跨越时空的文化密码。董翔军特别提醒大家,北京是热门旅游城市,即便错峰出行,部分景点依然人气火爆,一定要提前预订门票和住宿,并做好每日行程规划,避免因人流拥挤影响游玩体验。
竞技成长:迈出“球”业生涯第一步
这个春假,我校匹克球队队员、建筑学院学子柯雨晨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旅途——在2025福建省大学生匹克球锦标赛的赛场上,迈出“球”业生涯第一步。
4月24日,柯雨晨与队友们抵达武夷山,在完成赛前认证后前往武夷山太伟爱度运动中心熟悉场地、进行重点测试地面摩擦力、适应灯光条件。等待期间,柯雨晨也没有松懈,而是持续观察与学习其他学校的打球思路和手法。次日的小组赛上,柯雨晨所在的男双小组首战告捷。
“芦宏亮教练教过我们两个原则:心态上抓当下放长远,战术上打空位控节奏。”赛前,他曾因对手的强劲实力而感到心慌,但教练与队友的鼓励让他明白,享受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最终,虽然柯雨晨所在的队伍惜败福建中医药大学参赛队,止步十六强,但这场较量令柯雨辰受益匪浅:“匹克球不仅是力量比拼,更需要智慧与策略,赛中精神远比输赢珍贵。”
“匹克球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包容性,即便是新手也能快速享受对打的乐趣。”柯雨晨分享,自己与匹克球的缘分始于去年秋假,原本只是为了放松,却在深入接触后激发了他的热爱。他也期待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同学了解、享受匹克球,以球会友。
爱心义卖:我学会了推销商品
5月1日至5月3日,为期三天的“聚鹭之力·助滇之行”公益义卖活动在厦门市中山路步行街、沙坡尾、白城沙滩、加州商业广场举行。
“这个春假,我学会了推销商品。”作为知行天下协会成员,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子丁思婷来到加州商业广场参加此次义卖活动。她说,这样的度假方式带给她别样感受,“比如,我还清楚地知道了,开心并不一定与金钱相关,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着有意义的事也是一种切实的快乐。”
本次“聚鹭之力·助滇之行”义卖活动的资金将用于云南省和福建省漳州市山区支教事业,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援。“春假期间,厦门的旅游很旺,我们的义卖得到了许多游客的关注,当一些叔叔阿姨知道此次活动为义卖时,纷纷热情购买,这让人觉得温暖。”丁思婷说,未来她还会继续参与公益活动,收获成长,回报社会。
助力梦想: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知识的窗户
春假期间,西部梦想社团一如既往地组织举行了“闽西行”支教活动。今年的“闽西行“支教团队分成了“灵川繁星队”和“崇文皓月队”两支队伍,分别前往莆田市灵川镇灵川中心小学和泉州市龙涓乡崇文小学。
“支教是一场‘痛并快乐’的旅程,但收获永远超乎想象!“灵川繁星队”队长之一、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林恩欣对支教有着深刻体会。此前“宁夏梦圆队”的经历,早已在她心中种下支教的种子。作为本次支教活动的《主持与口才》主讲老师,林恩欣第一次和孩子们见面时,就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保持自信,要‘毫不吝啬’地肯定自己!”
在林恩欣眼中,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每次路过教室,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呼唤;下课后,他们围上来要签名的热情;还有那些虽简单却满含心意的小礼物…… 这些瞬间,都让我充满成就感。”对她来说,这不是第一次到山区支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管理学院学子蒋昊霖所在的 “崇文皓月队”同样故事满满。作为六年级的 “班主任” 兼篮球课老师,他将对教师职业的憧憬融入每一堂课。这份热忱,或许萌芽于寒假担任补习老师的初体验,或许源自母亲作为教师的言传身教。“未来,我也想成为一名教师!” 蒋昊霖坚定地说。
说起支教中最触动内心的时刻,蒋昊霖回忆道:“我们离开之前给小朋友们签名留念。但由于时间原因,有一部分小朋友没有找到我。在我吃完午饭准备回去收拾行李时,发现那些没签到名的小朋友都拿着本子守在宿舍门口。这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此行的意义——给孩子们播种希望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终会开花结果。”
[编辑:甘丽红 陈巧恩 樊雨昕]
[校对:王小磊]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