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大学跟技校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顶多也只能算是一所规模更大的技校。”在文章的开头,我引用了某本书中的一段话,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触动呢?
可以这么说:就专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还比不过技校生。因为技校厨师专业的学生第一节课可能就学切菜,而假如大学开设了厨师专业,肯定要用两年的时间来研究厨师的社会使命、职业道德、历史演变、阶级属性等等。
那么,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与分析的能力。然而,要培育这朵“思想”之花,没有书本与课堂这片土壤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上的内容要有选择性地听取与记录,要带着目的走进课堂。毕竟要求大家整整两节课都盯着老师,不犯困都难。跳过那些简单易懂的问题,重点放在自己感兴趣又一时没法理解的问题上,调动所有储备的知识,你大可花一节课的时间来思考与分析。思考之后就一定会有结果,一种是自己解决了,而另一种是解决不了的,这时候则一定要主动请教他人。
考前复习也得益于平时的思考。比如经济学,经济学注重的是模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才是重点。学习源自生活,当你要在两件事情上抉择时,你大可想想,究竟哪个机会成本比较小?当你看到校门口哪家开了没几个月的店就关了,你是否会思考:这是短期中的停止营业还是长期中的退出市场?动一动你那聪明的脑袋吧!别让它闲着。
经过在大学系统的思维训练,我们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将来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从简单的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问题。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每次都拿奖学金,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