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我校学工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在主楼群3号楼809会议室联合开展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学期总结会。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主任付汉生教授,教学促进部部长孟丹,学工部副部长郑文钰,以及全体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部分教师参会。
郑文钰对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情况和评教情况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家应深刻认识、领会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他分享了国内部分高校关于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以及如何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经验,鼓励兼职教师们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课程内容讲深、讲透、讲活,以此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在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人文与传播学院辅导员曾诗怡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陈婧芳都获得了学生好评。在会上,她们分享了授课经验。曾诗怡从课前准备、课中讲授、课后总结三个方面展开分享。她表示,课前要收集丰富的授课素材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找到能吸引学生的课程切入点,并善于集思广益,搭建内容框架。课中要注意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特点因材施教,注重结合特殊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每次课的结尾建议对本次课的授课情况进行问卷调研,课后根据调研的结果进行总结提升,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课程的讲授。
陈婧芳从走进学生、精准备课、用心授课、广泛学习四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表示,首先要做到亲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她认为,备课时要注意主题选择、细读课本、因材施教和语言转化,授课时要注意关注学生、讲好故事、巧用测试和时政分析。她强调,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要保持对理论的专注和兴致,肯花心思、花大心思提高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本领和水平,让自己的知识向纵深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杨海峰教授和李爱芳教授也传授了教学经验。杨海峰以“什么是专题课?”为切入点,强调讲授好专题课需要教师们对所要讲授的特定问题有全面完整、准确深刻的理解、把握、驾驭和表达,需要很好地下一番苦功夫。他认为讲好专题课需要把握三个原则,即要确保“旗帜鲜明讲政治”原则、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要注重“内容大于形式”原则。
李爱芳教授分阶段讲述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历史沿革,并通过《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刻剖析了《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目标与课程性质,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她强调,这门课程的教学要立足目标、以人为本,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对照现实、重在说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主体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教学内容变与不变的关系、教学内容质与量的关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希望大家可以明确定位、发挥优势、博采众长,以青年人的需要、青年人的特点为立足点,以贴近学生、和学生产生共鸣为着力点,保持谦逊学习态度,一起研讨、一起进步。”孟丹在会上表示,期待《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能够创立我们学校的特色。
付汉生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教学经验分享,激发思想碰撞,帮助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起把思政课程讲授得更好。
编辑:传媒中心 陈巧恩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