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主楼群1号楼508会议室举行。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鲁同安,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林华东教授,中心委员会副主任、中心主任、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谭华孚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我校汉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张开焱教授,我校科研工作部部长谢清琳及人文与传播学院相关教师出席了会议。
据悉,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是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向福建省教育厅申报并获批建设的福建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该中心的研究人员以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教师团队为主,研究领域以两岸语言应用为主,包括两岸的教育教材语言、语言传播、叙事语言、视觉语言等方面。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中心的学术委员会对中心首期建设规划和中心申报的四个重点项目进行审议和指导。
会议伊始,鲁同安代表学校对学术委员会的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中心的成立对学校和人文与传播学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校大力发展科研工作的需要。鲁同安希望,学术委员会能够为中心的发展多提些意见,为中心的科研多“把脉”。随后,鲁同安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为中心4个研究室主任颁发聘书。
在汇报中心的发展情况时,苏新春教授从条件与起点、任务与目标、措施与制度、期盼四个方面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心的建设规划。他表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区位优势,再加上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在两岸语言应用领域的师资优势和科研成果,以及和台湾语言学界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这些因素为中心的成立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苏新春教授表示,目前中心已形成一个“中心”(语言应用)四个“领域”(语言规划、语言传播、叙事语言、视觉语言)的研究态势,并希望学术委员会的成员能够给予中心及时、直接、有效的指导,一齐把中心建设成福建省名副其实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领域的研究中心。
随后,杜晶晶、肖飞、李建明、朱盈蓓4名研究室主任先后汇报了各自研究室科研课题的开展情况。针对他们的汇报,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中心的首期规划项目紧紧围绕两岸语言应用这一主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规划兼顾远期发展和近期目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四个重点项目具有时代意义,围绕着既有的团队优势进行设计,值得探究。学术委员会还建议中心应该以项目带动研究团队建设,凸显研究价值,服务社会,引起顶层注意,实现学术成长。
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苏新春教授对学术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表示感谢。他表示,专家们的意见字字珠玑,很有见地,对中心的发展很有帮助,4个研究室要认真吸收专家们的意见,明确中心的宗旨,以及各自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
会议结束后,鲁同安常务副书记和学术委员会成员还到主楼群1号楼1楼为中心揭牌。
声音:
学术“大咖”对中心提了哪些建议?
![]() |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教授: 学术研究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要力争为现实世界带去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两岸的语言存在诸多差异,这对两岸的交流造成了不小的隔阂。中心的研究要立足于“为两岸的语言、交流做出贡献”这个高度,这样中心的目的才能实现。此外,通过研究,中心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把学术团队建设好,这样才能进行更多、更广、更深的研究。 |
原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林华东教授: 研究者要明确每一个课题、每一项研究的主题和意义,杜绝大而空的研究,这点很重要。中心和4个研究室要处理好关系,不能各做各的,要分也要合,即中心要统摄好4个研究室,要在研究室的研究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核心成果,4个研究室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在相同领域发力,也要注重研究成果的发表。 |
![]() |
![]() |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谭华孚教授: 台湾青年亚文化语言对台湾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两岸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不小的阻碍,这方面应成为中心的研究内容。此外,随着青年人用语越来越活泼,中心应关注两岸非正式交流产生的语言,以及两岸非正式语言形态(如表情包)。把握好两岸语言的规范性与鲜活性,这样中心就会有立足之地,也能够为两岸的语言作出有见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