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叶懿慧:做最好的自己——do the best

撰稿:中文系 叶懿慧  
2009-11-20

  大学之路我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亦短。说它长,是因为在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说它短,是由于大学之路是漫长之旅,前方仍然“路漫漫”,需要很大的耐力去“上下求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何以有限的学习时间,去掌握无限的知识,我深感学习本身是一种具有自身合理性的活动,所以在此总结几点,写成心得,提出来供探讨,其中2条也是风靡东西方管理界和思想界的著名PDCAR法则:

  (一)P——PLAN

  有计划有目标,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理想和兴趣都是比较广、比较远的目标。追逐这些目标的第一步是将长期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其中每一个较大的阶段性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阶段目标。进行了类似的目标分解以后,就拥有了一份周密、可实施性的行动计划——周密计划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二)“博”与“深”

  不“博”就谈不上“深”,不“深”往往就失之于“博”。古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就会变得枯燥。我们该多多学习一些专业课以外的东西,比如选修课就可以选择和本专业不同的课程,这样才能广博。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深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深,在深的指导下去博,博深结合,相互促进。

  (三)D——DO IT关键在于行动,循序渐进

  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我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我想我们应该: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因为我自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对于文学知识必须循序渐进的积累,有着深刻的体悟。

  (四)一入一出

  宋人陈善曾说:“读书须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对我们来说,在这一入一出,都是我们的主动行为,在这一入一出的反复之间实现学习的目的。掌握概念不仅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且也包括一般再回到个别的过程。在这里上我感触很深,比如期末老师给考试划范围和题型,不能只局限于老师划的题目,应该从个别到一般地分析学过的知识,这样考试的题目就八九不离十是你复习过的题目了。

 (五)时间管理

  当踏进大学,你将面临的新的环境和对学习、生活作息、娱乐的选择,必须处理好上述三者的关系,从时间上加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能让娱乐占了学习的过多时间。有些同学比较热衷于网络游戏,但玩游戏之时应该学会自制,不要重蹈“老大徒伤悲”的覆辙。

  (六)自求自得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不是热衷于获得高分数,而以探求知识为动力去学习。能获得奖学金固然是好,但如果只是为了奖学金而学习,那么就有局限性。

  (七)知行统一

  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就应该利用假期多多去体验社会,把自己学到知识更好的实践。比如我就利用假期在报社打工,这样就能把在专业课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检验实践了。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