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龘龘、合卺……提笔忘字?能识会写的他们说:不存在的!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邱祉涵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郭欣然 蔡佳  
2024-04-19
听写场状元、探花、榜眼合影  
1/6
听写场优秀奖选手合影  
2/6
硬笔书写场部分获奖选手合影  
3/6
软笔书写场部分获奖选手合影  
4/6
硬笔一等奖作品  
5/6
软笔一等奖作品  
6/6

  4月12日,第十三届汉字书写大赛听写场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主楼群1号楼501教室举办。

  本次比赛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学工部及团委共同举办,人文与传播学院及其院宣传中心承办。此前,本次大赛的书写场奖项已由大赛组委会及专业评委选出。

  听写场决赛同步开启了线上直播,来自不同专业的16名选手进行激烈角逐。我校两岸语用中心常务副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任教师杜晶晶,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任教师孙园园、李建明担任评委。我校书画协会指导老师、土木工程学院陆海翔副教授和人文与传播学院部分辅导员到场观赛。

  在致辞中,杜晶晶教授表示:“小时识字,中学用字,而大学教育体系看重规范用字。”汉字可定详序,且其存量极大,如何正确且规范地使用汉字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题。杜晶晶希望选手与观众们在本次大赛中能与汉字建立亲密关系,既有所得,也能激发兴趣,促进个人发展。

  汉字数量繁多、体量极大,除去常用字词,还存在许多相对少用的词汇。“玉珏(jué)”“合卺(jǐn)”“歃(shà )血为盟”……第一轮比赛是“汉字注音”,16名选手分为4组,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大屏幕上出现的词语或成语的相应拼音。本环节,8名晋级选手进入下一场比赛。

  汉字自殷商时起,承载了华夏漫长历史,在数千年文化的传承中经历了多次演变。第二轮比赛的主题为“学贯古今”,要求8位选手分两组上台,根据大屏幕上给出的甲骨文、小篆或繁体字,写出其对应的现代简化字。题目于大屏上展现,选手们在白板上自信作答,观众们也在心中思考答案。

  正确而规范地使用汉字乃大学生学习汉字之要领,学以致用乃检验汉字使用之真理。第三轮比赛为“慧眼辨析”,4位选手同时上台,根据大屏幕上给出的不完整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填充。

  三轮激烈的汉字较量后,积分前三名的选手进入总决赛,决赛主题为“学海无涯”。3位选手同时上台,评委老师轮流念词语并释义,选手须在30秒内写出正确的词语。最终,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张炎琳凭借丰厚的汉字积累与出色的临场反应荣获听写场“状元”。

  大赛展现了选手们对汉字的准确运用与无限热爱,同时让观众们领略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汉字文化。陆海翔对本次大赛的举办与选手们的优异表现给予肯定。他表示,汉字经过千年演变,沉淀了丰富的中华文化,汉字传承即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听写场获奖名单(优秀奖获奖名单不分先后)

  一等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张炎琳

  二等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华梓

  三等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李俐影

  优秀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程诺妍
      人文与传播学院 赵维婧彤
      人文与传播学院 詹昱璟
      人文与传播学院 王佳钰
      人文与传播学院 杨倪
      人文与传播学院 朱苡函
      人文与传播学院 王芊傲
      人文与传播学院 施珺茵
      人文与传播学院 叶珊辛
      人文与传播学院 戴轩睿
      人文与传播学院 冯鑫宇
      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 胡敏

书写场获奖名单(优秀奖获奖名单不分先后)

(软笔场)

  一等奖 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 胡敏

  二等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张文进

  三等奖 厦门大学国际学院 宋冈达

  优秀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何婧含
      人文与传播学院 林菲杨
      人文与传播学院 冯鑫宇
      人文与传播学院 方圆
      人文与传播学院 沈志善
      人文与传播学院 刘骏杰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温继鹏
      设计与创意学院 曾温惠
      厦门大学国际学院 韩兴鹏
      土木工程学院 郑楠玲

(硬笔场)

  一等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冯鑫宇

  二等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张文进

  三等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闫柯衡

  优秀奖 人文与传播学院 方圆
      人文与传播学院 王晓雨
      人文与传播学院 吴雅婧
      人文与传播学院 陈传扬
      国际商务学院 胡可鑫
      管理学院 尧彬
      法学院 陈悦
      法学院 罗佳妮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温继鹏
      土木工程学院 郑楠玲

[编辑:樊雨昕]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陈巧恩]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