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艺术进校园!10月25日,“南花芳馨音旗展——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场音乐会”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举行。来自泉州师范学院南音学院的16位专业演员,带来了8个精彩的节目,引领“嘉”人们感受南音的魅力。
南音,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是集唱腔与器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乐种,以其悠久的音乐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征,被认为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2006年,南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场音乐会以“守正创新”为主题,并将世界非遗“南音”与梨园等戏曲中的器乐和舞蹈相融合。音乐会分为传统篇和创新篇。
传统篇中情意绵绵恩难断。一首嗳仔指《霏霏飒飒》将陈妙常在雨中思念潘必正的情景铺展在听众面前。南音清唱散曲《因送哥嫂》《共君断约》选自《荔镜记》,讲述了陈三五娘的经典爱情故事。此外,演员们还带来了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梅花操》,借物咏怀,用美妙的乐曲赞颂了梅花高尚纯洁的情操。
在创新篇,《南音打击乐与梨园旦科》充分发挥了南音打击乐器的特点,并结合梨园戏最具特色的十八科步,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作品。旅港作曲家陈华智先生精心谱曲,将世人熟知的《静夜思》寄调南音,巧妙地将古典诗词的韵味与南音的独特风格融为一体。南音新创作品《独坐敬亭山》以南音三弦为主奏乐器,将其与南音打击乐进行编配,并结合南音吟唱,从而体现幽深的古典诗乐意境。最后登场的是2023年央视春晚节目《百鸟归巢》。《百鸟归巢》是南音四大名谱之一。2023年,以此曲为底色的创意歌曲《百鸟归巢》亮相央视春晚。该创意曲结合南音传统工乂谱的演唱和南音打击乐器“四宝”的表演,把婉转典雅的千年古音与时尚明快的现代音乐相融合,呈现出一幅深入人心的百鸟归巢图景。
表演结束后,报告厅里的掌声经久不息。
“很独特的体验!”人文与传播学院2023级学子方恩熙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欣赏南音,南音独特的唱词方式与各种乐器的演奏相碰撞,带来的新奇感受让她沉浸其中。方恩熙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南音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本次音乐会的演出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南音学院于2003年创设“音乐学”专业,并首次将民间乐种南音引入高校专业设置,创设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南音硕士研究生。师生参加南音国际大会唱、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亚洲艺术节、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等大型重要展演上百场。2015年新创南音力作《凤求凰》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获福建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第1名)和24个单项奖。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