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周】熟悉学校管理制度 探讨教学新形式

撰稿:传媒中心 苏海森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2016-01-29
我校举行师资管理等制度解读大会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交流大会  
1/8
院长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冬梅解读我校师资管理相关制度  
2/8
资产与后勤管理部职员成林介绍资产申购和管理  
3/8
教师们认真聆听相关制度的解读  
4/8
副院长戴一峰、雷锐生为61名教职工颁发长期服务奖  
5/8
副院长戴一峰、雷锐生与长期服务奖获得者合影  
6/8
机电工程系教师陈松平(左上)、艺术设计系教师崔文铮(右)、建筑学系教师厉犇分享了在慕课制作和微课比赛等方面的经验和思考  
7/8
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赵东锋、技术员周君介绍了我校的教学设备和技术  
8/8

  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申请职称晋级要注意什么?如何顺利完成资产申购?哪些教学设备有利于互动教学?……这些教师们感兴趣的问题都能在教研活动周1月27日的会议中找到答案。当天,除了举办3场主题报告,对师资管理制度、资产申购与固定资产管理、互动教学在现有设备条件下的应用进行深度解读与介绍之外,大会还专门邀请了3位教师与大家分享他们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开展的探索与经验。61位在我校服务满8年的教职员工也在当天上午的会议中受到了表彰,被授予长期服务奖。

深入了解师资制度  做好职业规划

  2015-2016学年,我校首次对专任教师提出明确的科研工作量要求,并据此重新制定了对教师工作量的管理办法。院长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冬梅首先阐述了学校在教师工作量管理方面的基本思路,并以具体例子详细解读了计算方法。她指出,工作量管理办法中设置了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的换算渠道,允许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分配工作,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她建议教师结合自身能力、特点,规划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之后,王冬梅还解读了2015年修订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此次修订对评审程序进行了完善,并在科研成果认定方面强化了严谨性和多样性。总结2015年度教师职务评审工作,王冬梅提醒教师要主动积累科研的相关知识,增强科研素养,努力达成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最后,王冬梅倡议教师以正确的心态应对变化,积极调整,跟上学校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步伐。

充分利用各项资源  更好发展教学科研工作

  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会涉及到资产申购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资产与后勤管理部职员成林从资产申购、资产入账、调拨借用、报修报废等四个方面向教师们详细介绍了申购固定资产或教具(耗材)、报建实验室、资产借用和调拨、设备报修报废等方面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他提醒教师,在申购固定资产或报建实验室时,应当根据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求,提前做好规划和论证,并加强和资产与后勤管理部的沟通和交流。

  如何运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开展互动教学?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赵东锋、周君以现场演示的方式进行了生动的介绍。周君对智慧教室设备的演示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会后不少教师来到设备前进行体验。

分享教学新尝试  助力教学水平提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形式纷纷涌现,为了启发和促进教师们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大会邀请了机电工程系教师陈松平、艺术设计系教师崔文铮、建筑学系教师厉犇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新型教学形式上面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陈松平分享了自己如何与慕课结缘、学习了解慕课及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慕课实践的经历。他结合《数控机床及应用》慕课实施案例,详细介绍了慕课制作的流程、实施步骤。他在实践中发现,慕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确实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崔文铮则表示,他之所以关注到慕课、翻转课堂,来自于戴一峰副院长在一次教学大会上的介绍。基于对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反思,他开始尝试用数字技术来辅助教学,进行了很多新鲜的尝试,而这些尝试也收到了来自学生积极、正面的反馈。同时他也认为,新型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够取代传统教学,但教师应该在新形势下改变角色认知,与时俱进。

  曾获得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福建赛区二等奖的厉犇畅谈了他对微课的理解以及参加微课比赛的收获。他表示,微课虽然“微小”,仅有5至10分钟,但结构完整紧凑、针对性强、知识点集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中的难点和重点。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