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系张博达:重视自学能力

撰稿:电子工程系 张博达  
2009-11-20

  校内一直盛行一种说法——读书没用。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敢肯定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大三了,我甚至还没总结出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一直采用长时间的、低效率的学习方法。我什么都不知道,因此,我自以为没有资格写这些东西。我只能说说我的实际经验,这里面有些东西是有用的,有些东西由读者取舍。

  能够获得一等奖学金,我总结了三个原因。一是大多数同学低调,读书方面下的功夫少,而我一直是尽全力的,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我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三是我有名师指导。

  大一刚进来时,我根据我们班同学的实力,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三等奖学金。我知道自己智商不高,因此发奋读书。一个学期过去了,曾经斗志昂扬的战士们却一个一个“倒下”了。他们有的迷恋电脑游戏,有的全身心投入学生工作。我出乎意料地拿了一等奖。从此,我就一直在少数人的竞争中名列前茅。但我总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成绩不是光靠我的努力就能得来的。

  我一直贯彻着高中语文老师的一句话,书是为自己读的。促使我努力读书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我从小就认定,我喜欢的是自然科学,将来要当科学家。我的这个兴趣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因为我竟能在中国失败的科学启蒙教育的缝隙中成长,这要感谢我父母的支持。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智商不够,那就当个专家吧。二是为了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混口饭吃,现在多积累些知识和奖状,希望哪个单位剩下来的两三个位置能给我一个。

  接下来的这段话,绝对是真理!

  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陈建功,十分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他讲课时,不求学生们都能听懂,并且经常引入学科的前沿知识。对于学生的大部分提问,他给予的不是耐心的解答,而是近于训斥,目的是要学生们不依赖老师,自己弄懂。

  最后,我想谈的是大家都知道但却忽视的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是我大二参加了无线电协会才切身体验到的宝贵经验。指导老师扔给我一张电路图和一堆元器件,说,把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出来,写一份报告,然后把电路焊接出来。在分析的过程中,我需要复习旧的知识,而且要自学新的知识,并试图熟练运用,还要用电脑仿真。最后失败了,但我那次我学会了很多,而且品尝到了实践的乐趣。

  希望我说的能对大家有用。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