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光阴,如万花筒般,旋转的每个画面都会勾起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荣获国家级奖项、走过四级、奔向六级、迈向研路,在这些已然与未然的事情中,我秉怀乐观,心持信念,尽管不断成长,不断收获,我仍如最初一样,仿佛觉得自己是一块干涸的海绵,需要汲取更多的水分来让自己饱和!
学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国有句古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确,曾经我也很多次地跟别人讨教学习方法: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如何才能如他人般出众?这些问题一直问得对方皱起眉头无言应答。
就在不断的总结与归纳中,我发现,其实学习没有捷径可言,我们从那些“模范”中了解到,付出与收获是等量的,即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然而,通过自身学习的探索与尝试,我觉得学习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方法,二是效率。
清晰记得大一时,我对电脑了解得不多,甚至连简单的打包压缩都不懂。就是因为碍于自己的颜面,面对问题,我盲目地应付,结果任务没有完成,心情也很低落。这样的教训让我深刻反省了自己。
从那时起,我抛开所有顾虑,改变方法,从零学起,每天进步一点,还用一个小本子记下自己的点滴,为了获得一半,我只有付出十分。因此,我改变学习与做事的方法,从最初的盲目,逐渐走上事半功倍,这件事也使我成为两届新老生交流会上的实例典范。
谈到效率,这是大家经常忽略的问题。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今天记忆的某些东西,明天就忘了。
我也曾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背半天单词,一合上书,却什么都不记得了。因此,每当我需要记忆的时候,我总会告诉自己用心记忆才行,不要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温故而知新是学习的关键,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生活——力求丰富多彩
生活,其实就是一道加减法,忙时需要做些减法,闲时需要给自己补充知识。
我觉得生活,它可以细分为很多方面,包括课余生活、个人生活、集体生活等。平时的学习探讨、师生间的交流、舍友间的相处、社团活动等这些都是生活的点滴。
每逢节假日,或者朋友生日,我都会主动发起策划,然后大伙小聚,对酒当歌,看着月亮,感慨“明月几时有”,有时也会与知心朋友一起借酒消愁一下。
我清晰地记得我的第一校园活动,是扮演圣诞老人这一角色。当时我很紧张,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登台,面对诸多观众的欢呼,我的心噗通噗通地跳个不停,幸亏应变能力较强,将台词添上,才没让整台晚会出现失误。
此外,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积极地参加学生会活动,如圣诞晚会、植树节活动、校园开放日活动、辩论赛、马拉松志愿者、宣传报道工作等等。其实,只要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就不会出现忙得焦头烂额的现象。
正确规划与自我定位
在迈入大学之前,我就给自己订立好明确的四年规划。
我把大一、大二看作能力储备期。这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我希望从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领悟,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我是一个力求上进的人,尽管,我在写第一篇稿子时被打回过两次;尽管,我刚进入部门里连简单的电脑操作都不会,但我在这期间努力学习,迅速提高了各方面素质。
就在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我在两百多名学工部学生助理竞争者中幸运脱颖,其中,不乏各系的学习优秀、能力突出的学生。在任职期间,我进一步学会处人处事,提高自己,做到学习与工作的有效权衡。
我把大三、大四看作提高期与收获期。有个词叫做“厚积薄发”,讲的正是需要积淀更多,才能等待收获的季节。
如今,已进入大三的我,把主要心思与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面,夯实好基础,才能踏足社会。
而不管我们在学校以及社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都要做好正确的自我定位,不盲目,不却步,好好把握自己的方向,多和别人沟通,在遇到不懂的事情时要学会不耻下问,千万不要等到毕业后再去“感时花溅泪。”
调整心态、心存感恩
所谓成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遇事心态的转变。承载大学三年时光,我学会磨练自己的心智,调整心态。我学会遇到问题,应该有个静观、分析、思考、抉择的过程。
回首过夕,经历的越多,越想感谢的人越多,父母铸造的坚强后盾,朋友给予的微笑,老师耐心的鼓舞。当我每攀登到一个高度时,我总会心中满存话语,感谢这一路伴我成长的人,我会通过我的努力来感谢你们永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