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教授讲述萨本栋自强不息精神

撰稿:学生新闻社 吴巍励  摄影:学生新闻社 王超  
2009-12-09

  赞曰:伟哉陈公,毁家办学,公继其后,舍身治校,可谓珠联璧合,炳耀千秋。——萨公颂。

  12月8日晚,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许乔蓁教授在人文大楼B#301进行了一场关于萨本栋自强不息精神的讲座。

  许教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厦大的四种精神(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和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萨校长的自强不息精神就在其中。许教授说,萨校长自强不息精神表现为四个方面:受命危难,精心迁校;披荆斩棘,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倾智办学;鞠躬尽瘁,死犹未已。

  萨校长就任时,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临危受命的萨校长,通过周密的计划,使厦大内迁长汀的行动得以一步到位,避免了许多损失。许教授详细讲述了萨校长如何在物资匮乏的长汀使厦大学子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与高尚的校园精神,在人才奇缺的情况,萨校长还亲力亲为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厦大增设了土木、机电、工程三系。

  当同学们向许教授询问萨校长自强不息办学的细节时,许教授给同学举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例子,“萨校长拆了自己的专用车的发电机,改装成能够用于全校照明的发电机,萨校长为了给工科同学准备实验材料,和老师、同学们去拆卸一架报废的飞机。”许教授说:“不管条件多么恶劣,萨校长始终要保证教学工作优质优量。”

  许教授说,嘉庚先生是倾资办学,萨校长是倾智办学,因此萨校长赢得了厦大师生们的爱戴与敬仰,厦大老校友们创办了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以及多项与萨校长有关的奖学金,以此来纪念萨校长。

  名词解释:

  萨本栋,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1937年7月6日被任命为厦门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为建设厦门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为恢复和重建中央研究院做出了极大努力。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