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教学促进部联合教务部在主楼群1号楼217教室举办“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主题工作坊,邀请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曾玉婷、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梦担任主讲嘉宾,分享其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实践经验。活动通过企业微信同步直播,我校“课程思政专家库”入库专家、各教学单位教师及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
曾玉婷以“文化基因融入日语教学的课程思政路径”为题,结合其团队荣获2024“外研社杯”全国高校日语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奖项的实践,分享了《基础日语》《日语笔译Ⅱ》课程中融入中华文化基因的教学设计经验。通过多个案例,她生动展示了“文化对比与价值观渗透”“中国故事传播与文化自信培育”两种实践路径及“文化对比法”“任务驱动法”“隐形融入”三种融合路径策略。这些路径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显著增强学生“中国立场”意识及文化自信,从而形成“语言+文化+思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陈梦以“课程思政建设材料撰写及实施经验分享”为主题,结合其主持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览》、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商品学概论》建设历程,分享了“教学-科研-服务-双创”闭环发展的课程建设模式。她强调课程思政建设需紧扣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要求和特点,因课制宜。通过“丝路山水地图回归”“雪龙二号破冰船研发”“新疆棉事件”等案例,她生动示范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程内容。她还重点介绍了申报课程思政相关建设项目的宝贵经验,特别是针对课程思政材料的撰写。她强调,撰写课程思政材料应从深入研究政策文件出发,精准把握材料要求的主次关系,严格紧扣撰写要点,充分挖掘并突出课程亮点,同时还要兼顾材料的整体美观大方,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教师们表示,本次工作坊既有理论层面的政策解读,又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尤其在“如何挖掘和积累课程思政教学素材资源”“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如何完善项目申报材料的编撰”等方面,他们深受启发。
本次工作坊聚焦外语、管理学科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通过“理论解析+实战经验”,为其他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了可复制、可迁移的建设路径。未来,学校将持续举办此类主题活动,积极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经验,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
[编辑:甘丽红]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樊雨昕]
[审核: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