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校庆征文】我们仨,永远记得手可摘星辰的浪漫“嘉”梦

来源:《“嘉”人“嘉”语与“嘉园”故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纪念文集征集作品选登  撰稿&供图:胡永红
2023-03-29


嘉,很远,我在此岸,您在彼岸
嘉,很近,存我心间,如溪涓涓
嘉,很高,独立学院,数次榜首
嘉,很低,爱生如子,轻声低吟
嘉,很亲,如依如偎,心存感恩
 
  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神圣之所,大学教师的使命就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作为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中应时而生的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承载了太多家庭对“上好学”的希冀。短短20年时间,嘉庚学院师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奇迹,两鬓日渐斑白的王瑞芳院长、戴一峰副院长、鲁同安副院长……你们辛苦了!还有很多我可能并不是那么熟悉的领导们、老师们,“嘉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都记录着你们每一位在绿意盎然、清幽淡雅又不乏活力满满的“嘉园”留下的深浅足迹。在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下,嘉庚学院成为了全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典范,“嘉”人为此深感骄傲与自豪!
 
  接到“嘉”20周年校庆征文的邀约,来自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余逸文和教学促进部部长助理高艺惠的用心交流令我心头温暖且莫名感动!虽然现在的我已不在“嘉园”,但是,在“嘉”的时光是生命里抹不去的美好回忆,我一直带着“嘉”埋在我心底的种子,延续着美好的教育梦。前些日子,收到恩师吴光辉(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给我的一条信息,“遇到了一位嘉庚学院的毕业生,他提到了胡老师和我,岁月匆匆,如歌过往!”眼睛莫名湿润,恩师教育我,我教育学生,所谓教育莫过于如此,代代承袭,绵延不绝……小小的我依然孜孜以求,只为点燃每一颗好奇、上进的心,只为唤醒每一颗善意、多彩的灵魂!
 
  我骄傲自己是在“嘉”工作过的教师。在“嘉”的8年是我教育之梦生根发芽的阶段,时光一寸一寸刻印我的人生轨迹。依然记得余逸文院长初见我时绽放的温婉又优雅的笑容,从此,我加入其中,勤耕外语教育梦。“嘉”有着开放包容的育人文化,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创设了丰富多样的育人环境。尊重异质文化,促进国际理解教育,是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教育的宗旨,也是我坚持“语言为表,文化为里”的日语教育准则的要因。
 
  我喜欢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喜欢课后与学生交心,听每一位学生开怀畅聊。在学生的故事里,我是聆听者,也是成长者;学生眼里有我,我眼里也藏着每一位学生,以文化育人,与学生心心相通,相互悦纳。学生们对日语的热爱在课堂的多元互动中逐渐累积,学生们对我的爱热情又清澈,而同事们的合作学习研讨也让我在教育路上且行且思且得,逐渐参悟大学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知识与技能的传输,而在于思维的训练与素质的涵养。

  “嘉”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平台,余院长充分信任我,无私地予我机会,让我能够一次次自信地开展工作;学校信任我,给予我机会,帮助我一次次传递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迄今,依然记得离开“嘉”时,余院长的祝福:“永红,你是一个在哪里都会幸福的人!”其实,向来秉持公心不求私利的她也早已成为我心里效仿的榜样!
 
  也许是因为我在“嘉”的快乐时光感染了先生,先生辞去电视台工作,来到“嘉”,成为了传媒中心的一员,感恩当初王瑞芳院长与戴一峰副院长给予的宝贵的面试机会,他们充分认可先生的专业能力,让先生的人生轨迹中留存了9年的大学任职记忆。我们可爱的儿子——棒子也是在“嘉”长大的幸福男孩。还记得那些年,棒子从幼儿园放学后,总快乐奔跑在“嘉”广阔的各类运动场。最难忘的温暖一幕是:清晨,我们仨各背着包,带着便当走在美丽美好的“嘉园”里。挥手告别前往幼儿园的棒子后,我和先生,我们俩一起去上班。沐浴晨曦走过的那段小路,留下我们之间很多轻盈又清新的对话,那真是一段珍贵的亲子交流时光,是我们回到厦门后可遇不可求的奢侈且平静的幸福所在!
 
  “嘉”如家,丰盈如诗、精美如画,随意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驻足,都可以留下精美的一帧画作。20年岁月,以书香翰墨诲人不倦,以脚踏实地上下求索。20年,从“嘉园”走出的“嘉庚人”足迹遍布世界。岁月逶迤而来,蜿蜒而去,“嘉庚人”一届一届走进又走远,但是,无论足迹通往何方,在“嘉”的时光已经定格在心灵深处,任时光匆匆流逝也消褪不了。
 
  韶光易逝,盛事如约,“嘉”人们从天南海北超越时空汇聚在“嘉”的星空下。“嘉”人的活力与激情,将在“嘉”的沃土里生发出遍地繁花。我们永远记得手可摘星辰的浪漫“嘉”梦,我们将带着“嘉”给予我们的精神养料,褪去浮华与喧嚣,将责任担在肩上,将教育梦捧在手心,用脚踏实地的情怀去拥抱它,用兢兢业业的行动去践行它。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下一个10年、下一个20年……我们永远期待再聚“嘉园”,畅聊“嘉”人的集体追求。我爱您,我的“嘉”,祝您20周岁生日快乐!

 
作者简介:
 
  胡永红,女,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厦门华厦学院副教授、应用语言系学科带头人,2006-2012、2016-2018在嘉庚学院日语系(2019年11月升格为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工作8年。
 
 

  2023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将迎来20岁!木铎金声,弦歌不辍。在迎接我们“嘉”20周年校庆之际,为了更好地回顾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办学历史,展现“嘉”人风采,记录“嘉园”故事,我校将刊印《“嘉”人“嘉”语与“嘉园”故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纪念文集,特向广大“嘉”人和关注“嘉”的各界人士征集稿件。

  一、征稿对象
  全体“嘉”人(全体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离退休人员)
  也热情欢迎拥有“嘉园”时光、“嘉园”记忆以及关心关注嘉庚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
 
  二、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
 
  三、征稿内容
  1.我的“嘉园”生活
  校友和在校生可以抒写与“嘉”的情缘,讲述在“嘉”的成长故事。可以是第一次到“嘉”的感受,也可以是在“嘉”追梦的难忘一刻,还可以是对20岁母校的美好祝愿。
  2.我所喜爱的老师
  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欢迎校友和在校生讲述与老师的“嘉园”故事。
  3.我的成长故事
  毕业后,我们的校友走向了世界各地,以自己的努力在各自领域中收获成长,在追梦的路上永不止步。诚邀校友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4.我的“嘉园”经历
  在“嘉”教学、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诚邀我校教职员工讲述在“嘉”的生活、工作经历,也欢迎离退休教职员工一起分享。
  5.“嘉园”之歌
  情到深处为她写诗作赋,诚邀您创作与嘉庚学院相关的诗歌。
  6.我的“嘉”印象
  嘉庚学院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诚邀关心关注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讲述您眼中的嘉庚学院,分享您与“嘉”的故事。
 
  四、征文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多讲故事。
  2.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文笔流畅,篇幅不限,长短均可,但建议字数以3000字以内为宜。
  3.投稿可以随附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请注明拍摄内容、拍摄时间、拍摄者姓名等,图片建议为.jpg格式的原图。若影像资料不便由邮件传送,可与相关联系人沟通传送事宜。
  4.征文须为署名作者自己所写、首发,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严禁抄袭;一经投稿,视为授权学校各官方宣传平台、校庆纪念文集等刊登(可与学校沟通做化名或隐私保护)。
 
  五、投稿方式与咨询方式
  1.征文以Word文件格式保存,以“校庆征稿+作者姓名+题目”命名文档。统一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作品末尾需附上作者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手机、QQ号、微信号)、学号(在校生)、就读院系或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也可以提交个人简介,点出与嘉庚学院的渊源。
  2.邮件主题需注明“20周年校庆征稿”字样。
  3.为了便于大家投稿,我们设置了以下4个投稿通道,各位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方便的通道。
  (1)传媒中心(负责与全体人员联系)
  投稿邮箱:tougao@xujc.com
  联系人:陈老师,咨询电话:0596-6288594
  (2)校友会秘书处(负责与全体海内外校友联系)
  投稿邮箱:alumni@xujc.com
  联系人:王老师,咨询电话:0596-6288584
  (3)学工部、团委(负责与全体在校生联系)
  投稿邮箱:myuuu@xujc.com
  联系人:张老师,咨询电话:0596-6288160
  (4)教学促进部(负责与全体在职、退休和离职的教职员工联系)
  投稿邮箱:jxcj@xujc.com
  联系人:高老师,咨询电话:0596-6288369
 

 


相关链接:
 
[编辑:陈巧恩]
[校对: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