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云南

撰稿&摄影:艺术设计04级 吴晓静  
2006-11-29
  云南,在我的印象里是一块飘逸在云彩南边的极具神秘与浪漫的土地,也是我最为向往的地方。带着激动的心情首次踏上这块神奇浪漫的土地,那里所有的一切都吸引了我的视线,将我的思绪“无情地掠走”,它留给我内心的是期待中的惊喜与欢乐。我们考察组在云南“走访”了昆明,“拥抱”了大理,“亲吻”了丽江,“感受”了香格里拉,每一处的行程都留下了让自己终生难忘的印象。

  花拥锦簇的昆明
  用“花拥锦簇”来形容昆明,实在不足以概括其全貌。走在昆明的街头,两边一律高楼林立,只有商店里出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饰物及过往人群中不时走出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行人才提醒自己确是来到昆明。很早以前便听说昆明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一个春城,四季如春,花卉繁多。一条街从头到尾看过去,它就像是一片花的世界,红花绿叶构成了这个城市色彩的主旋律。感叹昆明不愧为春城,有了那么多鲜花的相伴,它永远都不会寂寞。
  昆明除了拥有七彩的花卉外,更有许多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吃,在这些小吃中声名最响的便属云南过桥米线了,凡是去云南的游客,都会慕名吃上一碗。米线分粗细两种,在品尝的时候切记不要先喝汤,不然会烫伤嘴唇、舌头。

  第二天我们就出发去了滇池。滇池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之称。我们此行是徒步拾级而上,来到了西山龙门,站在龙门上俯瞰滇池,美景尽收眼底,眩人眼目,令人心醉。一路行走中,感受颇多。下山坐索道时在上面看滇池,心旷神怡。南国的阳光,灿烂地洒满滇池,微风拂面;不错的心情,让人振奋;贪恋地看着沿途美景,久久沉醉;轻轻呼吸着,花木的芳香,泌人心脾;与阳光相亲,只想拥有这一切。也许,这才是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
滇池 滇池

  第三天我们走访了石林。每一个去云南旅游的人都知道石林,那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风景胜地。那里漫山遍野都是形态各异的石峰、石柱、石笋,茫茫“石海”中,到处浮现出奇峰异石。在石林游览区的门口,坐着一排排穿着民族服装的“阿诗玛”和“阿黑哥”,那是当地的导游,你一定要挑选一个,没有他们妙趣横生的解说,你到石林真是浪费时间。
  在石林,自然风光无限美丽,漫步其中,你只能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引无数游客竞折腰。无数的石头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天然的石径、石廊、石洞、石桥串联成别致的艺术画,吸引着人们猎奇的眼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耸立在池畔的一座石峰,顶端呈淡红,宛如一位婀娜多姿、富有青春气息的撒尼族少女,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阿诗玛”。
阿诗玛 石林

  “望峰亭”是游览区的最高点,观赏石林全貌的最佳地方,环顾四周,近千亩石林,尽收眼底,群峰似利剑直刺青天,自让人由衷生发出一股激情向上的力量。山川秀美,怪石嶙峋,天下石头的精灵尽聚与此,这是石林给我最深的印象。

  风花雪月的大理
  记得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上,学到历史上的南沼国,读到了苍山、洱海,看到有名的“大理三塔”,那时身处南方的自己感觉大理就是我梦中的天堂,离我是如此遥远,让自己难以企及,充满了各种猜测的神秘色彩,心中对它的感受是充满了历史的敬仰,从未想到也不敢想到自己生平会去历史上的南沼国,可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心中的高兴与激动自是难以抑制。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当车停在大理古城,迅速找好住处,便让自己尽情地去领略大理的风土民情了。古城很大,四边都是高高厚厚的城墙,瞬间给人以威严的感觉,青的砖、红的门,高挑的城楼与飞檐形成了大理特有的古韵。走入城里,尤如回到了古代,一律是木结构的建筑,屋角的飞檐,门窗的棱格,年代久远的渡漆,挂旗式的招牌,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如果不是街道两旁店子里的现代灯光设计,还加上不时有电视音响的声音,或许你还以为走入了另一个世界,理想中的桃花源。在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古韵。
  在大理印象最深刻的一天,就是骑马上苍山。我们找到当地有经验的农民,租了马从大理古城向苍山进发。上苍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海拔3000多米的苍山,可以想象是如何的险峻,我们都没骑过马,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我们踏上了一次冒险的旅行。幸亏我们两匹马的主人,都是套马的好手,既熟习地形又有带团的经验,还能给我们讲述许多故事。

  苍山一共有19座峰,层峦叠障、峰峰相连,山顶长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当我们一行进入苍山深处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条“捷径”垂直陡峭,渺无人烟。更没想到座下的马竟有如此脚力和耐力,不仅如此,那些马还特别识路,凡是在路口,它们一定会停下来,选择正确的路再继续走,更奇怪的是,在有叉道口的地方它们还会选择最近最平缓的路行走,真正让我们体会到“老马识途”的意境。
   终于到达目的地,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丽壮观,但绝对非常有特色,清泉清澈见底,十里大山中的涓涓小溪,令人回味悠长。
   大理古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相信不是在2、3天内就可以领略其中的韵味和内涵的,她需要细细品味!

  神秘古朴的丽江
  丽江是保存中国文化与传统最完整的地方,这里的很多建筑都是清明时期遗留下来的。进入丽江古城,最显眼的便是“护城河”,河水很清,不时会看到有嬉戏的鱼群,河水缠绕整个丽江古城,加上路边不时出现的小桥,这样“小桥流水人家”般诗的意境瞬间便给营造出来了。
小桥流水人家

  丽江除了它保留了众多的古建筑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境内保存了原始纯朴的纳西族的民俗风情。丽江自古便是以纳西族人为主要居住的地方。纳西族古称东巴族,他们的保护神就称为"东巴",他们还创立了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也是这个民族最具特色的地方,听纳古乐时而活泼奔放,时而深邃苍凉,就像讲述这个民族发展过程的一个传奇。现在它已申请了世界遗产,受到政府的保护。纳西人还是以“胖”为美的一个民族,在丽江,称女子一般唤作:“胖金妹”,男子则叫“胖金哥”,单听这叫法便已很具特色了。纳西族以前是母亲氏族社会,至今仍保留了以前的一些习俗,在那里,妇女承担家庭对外的主要任务,男子则在家生火做饭照料孩子。以汉族人的眼光看,纳西男人则是很有些“幸福”的,当然纳西女子则很是羡慕我们汉族的女孩子了。
  纳西族的服饰是很有特色的,他们不像白族人那样穿金戴银,而是穿着朴素又很有民族风格,他们的服饰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披星戴月”,前面帽子的形状酷似月亮,扣背的披肩由黑白两色组成,在中间镶嵌着七个圆。其中黑色代表大地,白色代表天空,七个圆代表七颗星星,它寓意纳西族人民很勤劳,很早便起床,很晚才回家,披星戴月的劳作,以获一年的丰收。自己也对他们的智慧与勤劳充满了无尚的崇敬之情。
纳西舞蹈

  纳西族的舞蹈更具特色,是由很多人围成一个圆,跟着音乐的节拍同时起舞,圆形的转动,讲求手脚的和谐,既能锻炼身体,又有舞蹈的韵律,还很具规模与气势。这种舞蹈有很强的团结性与融合性,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都可以在一起跳。我就看到在丽江的广场上很多互不相认的人围在一起,不同年龄不同国度的人手拉手,跟着共同的音乐节拍跳起一支和谐团结的舞,上演了一曲和平祝福的赞歌,团结的力量在这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摩梭族女人

  丽江境内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泸轱湖,也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女儿国”,那里居住的是摩梭族,他们最有特色的便是实行“走婚”,男的终生不趣,女孩终生不嫁,当女方有了孩子以后,由女方的哥哥或弟弟负责养活,摩梭族是我国到现在唯一一个实行“走婚”的民族,这里的一切都让丽江变得更加神秘浪漫,美丽古朴,让游览的人们留恋忘返。
  第二天我们出发到玉龙雪山。到达山脚下的时候,山顶正好下起了大雪,对于一直生活在南方从未见过大雪的我们来说,这简直是一种飘飘忽忽的仙境。从中索道坐缆车上去,离雪山又近了一步。抬头看,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玉龙雪山上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从海拔1800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4500多米的永久积雪地带之间,有着亚热带到寒带的多种气候,种类繁多的植物,按不同的气候带生长在山体的不同高度上,组成了非常明显而完整的山地植物分带谱。成为滇西北横断山脉植物区的缩影。
   玉龙雪山具有重要的风景旅游价值,具有重要的自然科学考察研究价值,特别是在气象、地质、动物、植物方面,玉龙雪山是一座植物宝库,很多植物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玉龙雪山至今还是一座处女峰,还在等待着勇敢的攀登者去征服它。
第三天在丽江古城四方街中,一幅真实的顶礼膜拜图出现在我们眼前:三四人双手合掌高举后触额,触胸,双膝跪地,两手支撑以额触地,全身葡匐于地面,起身踏前一步,再重复上述动作。他们衣衫褴褛,满身泥土,目不旁它,五体投地,用身体丈量着脚下的土地。不知他们从哪里来,只知他们朝拜去;不知他们走了多久,只知他们一步一投地的走过来;不知他们过去的人生怎么样,只知他们现在进行的是如此机械刻板的苦行修。这种献身信仰的伟大精神,这种坚守信仰的韧性与毅力,这种惊凡骇俗的虔诚信仰,?能不为之感动,能不为之折服呢?我们遵规守纪,没有拍照,但是我把这幅图烙在了心中,也对下一站??香格里拉充满了向往。

  神情向往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英语词汇“永恒宁静和平”??香格里拉;超越一切的佛教净土??香格里拉。就是带着这些破碎的片断意念,带着几年的追寻向往,我们向它出发了。
  松赞林寺是我们的第一站,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老远望去,在山峦之上,有大片巍峨的建筑,屋顶镀金铜瓦在阳光下熠熠放光,分外引人注目,这片近乎古堡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我们拾级而上,近看寺庙群却是一幢幢白色泥屋,简朴得很,与远眺竟大相径庭,是蓝天相托,还是阳光所缘,或只是屋顶使然?直到现在,我依然满腹疑团。我只相信一点:在政教合一之时,在宗教气氛浓重之地,寺庙应是集中了最高智慧,代表了最高水平的建筑,其中也藏了不少至今依然难解之谜。
  进到寺庙,我又惊呆了,身披朱红色袈裟的僧侣正在打坐念经,气氛凝重得很。他们不屑于追求物质享受,他们自有其极高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宗教信仰。村中的大部分人,至今依然把朝拜、当僧侣,作为一生的必修课,作为一生最大而又最具体的愿望。谁家的旗蟠插得多(等比例地代表当僧侣的人数),就受人尊敬。是的,他们远没有接受“谁先富,谁光荣”的荣辱观,他们不以金钱,地位,学历,时尚论英雄,他们把弱肉强食,资本扩张,刺激消费等市场经济法则作罪过。一路上,我们所看到的藏家木屋,不管新旧,几乎是一体化的:一般大小,一般木架结构;一样的装饰,一样的规格;看不出贫富,分不出贵贱,绝无贫民窟与富民区的对比反差。
  第二天我们去了纳帕海。我们经常听说到的是纳帕海而不是纳帕草原,原来是因为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草甸在七、八月雨季来临的时候就会积成一个内陆湖,淹没所有的草甸,而当湖水退去后草甸又会重新显现出来。这里还是黑颈鹤的栖息地呢!九月份的纳帕草原也别有一番特色,茫茫原野,四处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美景,在这里,我又一次尝到了骑大马的滋味,就差没在这片草原上驰骋一番!

  我们的艺术考察之行也在香格里拉划上了个圆满的句号。此次考察,不虚此行,不仅让自己圆了心中那期待已久的梦,还积累了大量的古建筑的资料,更让自己了解了许多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拓宽了自我的眼界,让我的内心在祖国的大地上走的更远,这一切将永远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美丽而鲜活着……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