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平安电话

撰稿:传媒中心 陈巧恩  摄影:学生新闻社 阮浩威  
2016-09-19
位于5楼的实验室里,仪器和设备都用防水布提前遮盖了,可能渗水的薄弱部位也放置了水桶。  
1/5
地下室的数控设备安好。  
2/5
徐泰山说,如果出现自动抽水故障,就要操作这个控制箱切换为手动抽水。  
3/5
这就是停电备用发电机。  
4/5
地下室的设备,安好。  
5/5

  “清晨,我打了一个电话回家,报平安。”

  那一天是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正确的“打开方式”难道不是“打了一个电话回家,问候,祝福”吗?如果你知道此前的整整一夜,徐泰山和他的同事们经历了什么,你就会明白,一声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徐泰山没有在电话里一并向家人说,他们彻夜守护、价值千万的设备也是平安的。这是艰难的胜利,也是历史性的一刻——超强台风“莫兰蒂”过境了;人、设备、实验室,一切安好。天色大亮,和同事做好交接的徐泰山走出理工大楼,眼前的世界有点陌生,到处是“莫兰蒂”留下的累累伤痕。但他知道,不用怕了。

  在我校,理工大楼素有“最贵大楼”之称,面积23000多平方米,拥有投资5200万元建成的工业实训基地,包括金属加工实训车间、现代设计室、工业网络实训室等40多个理工技能实训教室都在其内。身为实验员,徐泰山早在9月13日就接到了次日、也就是台风登陆当天值班的通知,“14日一早,我们所有值班人员都参加了值班培训,内容包括遇到停电、地下室被淹等紧急状况的处理流程等。”

  也是在14日那个白天,徐泰山等值班的实验员把发电机加满油。现在看来,这是多么重要的一环。

  14日傍晚5点,理工大楼里的非值班人员都被清送回家了。“莫兰蒂”步步逼近,值班实验员徐泰山、阳宾、张秋长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无眠之夜。“大概6点多,我们吃过晚餐就回到理工大楼值班,起先是密切关注台风动向。没多久,雨来了,每隔半小时,我们就跑到地下室和5楼实验室查看,这些部位比较怕漏水。”

  让徐泰山清晰听闻“莫兰蒂”脚步声的是,重重摔碎在地上的楼道吸顶灯。“很多灯都碎了,声音很大。紧接着,垃圾桶也被吹飞上天,我担心玻璃被砸破,赶紧把其他的垃圾桶拉进办公室。很快,电也停了……”徐泰山说,他们三人同时意识到必须马上到一楼,立刻开启发电机,保证水泵正常运行。

  “开了发电机后,又从中庭下到地下室,首先处理最容易淹水的5号水泵。我们赶过去的时候,水已经溢出来并且灌进了其他蓄水池……”回想那个画面,徐泰山仍心有余悸,他说,雨大的时候,两分钟就能灌满整个水池,如果水蔓延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幸运的是,他们到了,用发电机启动水泵抽水,水情第一时间得到了控制。

  那是下半夜3点前后,“莫兰蒂”最狂暴的时刻。徐泰山说,他们冲出办公室时,“啥也没想。”感觉到害怕,是后来的事,“三个人回到黑暗的办公室,坐着,都睡不着。”感觉风雨稍弱时,三人又去地下室和最担心漏雨渗水的5楼实验室查看,还好,用防水布加盖着的仪器设备们,都好。

  狂风肆虐的一夜,无眠的又何止理工大楼里的徐泰山等值班实验员?罗爽,土木工程系的一位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行政秘书兼辅导员,来自贵州的他第一次遭遇如此暴烈的台风。“感觉很吓人,很担心宿舍里的学生遇到紧急状况。”罗爽说,当晚下半夜,他密切关注着学生QQ群,“一再提醒学生,关好门窗,可以用桌子椅子等进行加固,千万不要到阳台上。”

  事实上,罗爽等多位辅导员防抗“莫兰蒂”一役,从当晚7点就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我们地毯式走访了学校周边,包括北区烧烤城、台湾街等地,劝回了还在外面聚会吃饭的学生。紧接着,又参与学工部的统一行动,在北区校门处督促正在往回走的学生加快步伐,同时劝阻想要外出取快递、购物或聚会的学生。”当晚10点之后,风雨大了,他们才回到学生园区,通过网络,转入时时守护。

  “到什么时候,你才真正放心,回家睡觉?”记者问。

  “辅导员常驻校区,校区就是我的家。”次日,一夜无眠的罗爽通过QQ告诉记者,当晚风狂雨暴,“我们在校园内外走访时还看到其它部门的教职员工用手推车推着防汛沙袋去加固薄弱部位,为了‘嘉园’安全,大家都在行动。”

  是的,诚如罗爽所言,那个危急、黑暗的无眠之夜,“嘉园”里活动着许多“顶风”英雄,譬如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带领的教学与实验设备应急救援队、资产与后勤管理部带领的后勤应急救援队、保卫部率的校园应急救援队等等。另外,从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教务部、传媒中心、学工部、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等行政部门抽调的人员24小时待命,以各种方式加入到防抗台风、守护“嘉园”之中。

  天亮了,“莫兰蒂”终于远去。“嘉园”以最低的损失、“嘉”人用最迅速的修复重建开启创校以来最不寻常的中秋假期。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