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有感

撰稿&摄影:林育峰
2007-08-17

  安源煤矿作为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发动组织的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红色之旅的主要历史景观。这次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来到了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参观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全国知名的工人运动纪念馆之一,其藏品近千件,主要反映了1921~1930年这个时期,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民运动,参加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过程。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显示了党的组织发动能力,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力量。但是,它也清楚地告诉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革命不进行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的。
  在馆内的每件藏品和文物面前,同学们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对安源路矿工人早期斗争和由毛主席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弯弓待发,坚持斗争”、“工农联合,支援北伐”、“秋收暴动,武装割据”等等发生在安源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看到那些雕像和图片——矿工工人们工作的情景,大家的心情好沉重,特别是看到矿工工人们自己写的歌谣——“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从这首歌谣中,大家足以体会到他们当时过的是什么样生活,看到这些情景,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更要学习他们宁死不屈、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起表率作用,不仅在思想上还要在实际行动上,处处、时时体现我们的先进性,把这种革命精神变成自我的永久追求。
  我站在盛公祠的大门口,遥望着对面山腰上同样宏伟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仿佛正在经受中国近现代史上那惊心动魄的劳资斗争。是的,所有这些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或珍藏在这些建筑物里的历史文物,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近代工业艰难的发展过程,以及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这些革命者领导安源煤矿工人,团结农民及其他民众实行武装斗争,反对“三座大山”的压迫,为建立新政权而奋斗的历史。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在全国革命运动中一直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其历史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近代中国特色。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特色,安源才被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策源地和秋收起义策源地,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
  这次参观使我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平时的学习生活虽然没有当时的艰苦,但我却拥有对党无限热爱的动力,虽然现在我身上还暴露了信心不足,要求不够严格的缺点,但我将秉承他们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穿我人生中的每一步。我坚信在党的教育下,我一定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我也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观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