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校庆征文】我感觉“天塌了”,她给了我一个拥抱

来源:《“嘉”人“嘉”语与“嘉园”故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纪念文集征集作品选登  撰稿:会计与金融学院2018级校友、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硕士生 王融  
2023-03-10

本科毕业时,王融(右)和林杨琼老师在“嘉园”合影。

  在嘉庚学院的4年时间里,我得到了很多同学、朋友、辅导员、老师的帮助、鼓励与支持。毕业后,我常常想起这些人,他们是我在嘉庚学院成长、变得更好的原因之一。若要细问,最喜爱的那一位,我想告诉大家,是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的林杨琼老师,Amy。
 
  刚入学时,我加入英语演讲队,开始了与英语话剧和英语演讲“相爱相杀”的生活。第一次见到Amy是在学生活动中心,她负责指导我们英语队参演的话剧之一,不过并不是指导我所参演的话剧,但她当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帮助我们在比赛中发挥得更好。
 
  我和Amy真正开始有更多交流是在大一下学期筹备校级英语演讲比赛那段时间。Amy是我的指导老师,负责纠正我的发音,帮我改稿,并把我训练成一名更加成熟的演讲者。她对我有期待,但一开始,参加演讲比赛的我好胜心过重,一心只在乎结果,而忽略了更宝贵的过程。当时刚参赛我就摔了一个“跟头”,拿了倒数第二的成绩。赛前,我以为自己能拿一等奖,几度幻想自己在演讲台上风度翩翩、娓娓道来,可事实是,我在问答环节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话,卡顿了许久。赛后,我感觉“天塌了”,Amy给了我一个拥抱,在那一瞬间我哭了,哭得像个小孩。
 
  2019年9月,“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网络赛场开放了,Amy找到我,问我要不要再试试看,说不定有机会入选全国总决赛。当时我犹豫了许久。我知道,心中对英语与英语演讲的那份热忱还在,只是初赛摔得太惨,有点“怕了”。最后让我决定参赛的原因是Amy对我说的一句话:“王融,我们再一起试一试,我相信你。”Amy没放弃我,她并没有因为我在初赛没表现好便放弃我。我重新穿上西装,在主楼群5号楼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参赛视频的录制。意外地,我通过3个阶段的审核、选拔,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机会。
 
  在我收到大赛组委会发来的通知短信时,我并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我和家人说我要去北京比赛了,家人很是为我高兴,让我好好准备。不过可能没有人知道,我在去北京前,犹豫了许久到底要不要参加总决赛,因为我不相信当时的自己能够站在北京外研社会场的演讲台上,我觉得自己“没那个能力”。又是Amy,让我坚定了参加总决赛的心。她在得知我入选总决赛时,便着手帮我修改演讲稿,专门拨出时间和我一起规划赛前准备,给我做心理疏导。她对我很上心,很负责,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她的“孩子”,我不想辜负她,也不想辜负自己。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紧张而又充实的备赛生活,很多时候天还未全亮,我就已经在宿舍阳台的半身镜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演讲了,反复练习、打磨,直到能够流畅、完整、有感情地演绎演讲内容。
 
  还记得舍友曾告诉我,有一天晚上我睡觉时嘴里还在念叨着英语单词。Amy也抽出时间陪我练习,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讨论该如何演绎演讲稿,她从未强迫过我一定要怎样做,而是征求我的意见,提出她的看法,有时我们各自的看法互相碰撞,形成了更好的方法。日子很快一天天过去,我和Amy搭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那时我的心是忐忑不安的,也是激动的。12月的北京很冷,下起了雪,但我的心并不冷,我怀揣满腔热血。不管是在去北京前还是到了北京后,我都告诉自己,放下得失心,学会享受比赛的过程,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实证明,努力没有白费,心态建设也很成功,我代表嘉庚学院拿到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Amy也为我感到高兴,赛后我们一起在北京吃了烤鸭,逛了三里屯……
 
  演讲比赛结束后,我和Amy的联系并未中断。她看到一些好的演讲视频与资源时会传送给我,也时常关心我,而我在对学业、未来感到迷茫时也会找她倾诉、探讨。她给我的感觉除了是恩师,更像是朋友。我总是能敞开心扉告诉她,我心中的真实想法,而她除了倾听,也会给我意见与建议。奇妙的是,她总能说到我心里去,总是能给我新的灵感与启发。毕业典礼前几天,我和她在陈嘉庚铜像前拍了一张毕业合照,她对我说:“小融,没想到你这么快就穿上学士服要毕业了,以后也要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毕业后,我和Amy还依然保持着联系。当我迷茫、困惑、自我怀疑时,第一个想起的倾诉对象还是她,而Amy不管多忙,都会在微信上回复我。
 
  离开嘉庚学院也有一段时间了,好想再回校园看看,想再和Amy在图书馆咖啡厅里畅谈、说笑。Amy是我在嘉庚学院里最喜爱的老师之一,我不知该如何用华丽的词藻表达。借此文章,我想感谢Amy,是她让我不断认识自己、审视自己、改变自己,是她让我感受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伟大,让我坚定了心中想从事教育、教书育人的想法。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一名老师,像Amy一样的老师。
 
 

  2023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将迎来20岁!木铎金声,弦歌不辍。在迎接我们“嘉”20周年校庆之际,为了更好地回顾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办学历史,展现“嘉”人风采,记录“嘉园”故事,我校将刊印《“嘉”人“嘉”语与“嘉园”故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纪念文集,特向广大“嘉”人和关注“嘉”的各界人士征集稿件。

  一、征稿对象
  全体“嘉”人(全体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离退休人员)
  也热情欢迎拥有“嘉园”时光、“嘉园”记忆以及关心关注嘉庚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
 
  二、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
 
  三、征稿内容
  1.我的“嘉园”生活
  校友和在校生可以抒写与“嘉”的情缘,讲述在“嘉”的成长故事。可以是第一次到“嘉”的感受,也可以是在“嘉”追梦的难忘一刻,还可以是对20岁母校的美好祝愿。
  2.我所喜爱的老师
  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欢迎校友和在校生讲述与老师的“嘉园”故事。
  3.我的成长故事
  毕业后,我们的校友走向了世界各地,以自己的努力在各自领域中收获成长,在追梦的路上永不止步。诚邀校友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4.我的“嘉园”经历
  在“嘉”教学、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诚邀我校教职员工讲述在“嘉”的生活、工作经历,也欢迎离退休教职员工一起分享。
  5.“嘉园”之歌
  情到深处为她写诗作赋,诚邀您创作与嘉庚学院相关的诗歌。
  6.我的“嘉”印象
  嘉庚学院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诚邀关心关注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讲述您眼中的嘉庚学院,分享您与“嘉”的故事。
 
  四、征文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多讲故事。
  2.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文笔流畅,篇幅不限,长短均可,但建议字数以3000字以内为宜。
  3.投稿可以随附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请注明拍摄内容、拍摄时间、拍摄者姓名等,图片建议为.jpg格式的原图。若影像资料不便由邮件传送,可与相关联系人沟通传送事宜。
  4.征文须为署名作者自己所写、首发,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严禁抄袭;一经投稿,视为授权学校各官方宣传平台、校庆纪念文集等刊登(可与学校沟通做化名或隐私保护)。
 
  五、投稿方式与咨询方式
  1.征文以Word文件格式保存,以“校庆征稿+作者姓名+题目”命名文档。统一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作品末尾需附上作者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手机、QQ号、微信号)、学号(在校生)、就读院系或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也可以提交个人简介,点出与嘉庚学院的渊源。
  2.邮件主题需注明“20周年校庆征稿”字样。
  3.为了便于大家投稿,我们设置了以下4个投稿通道,各位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方便的通道。
  (1)传媒中心(负责与全体人员联系)
  投稿邮箱:tougao@xujc.com
  联系人:陈老师,咨询电话:0596-6288594
  (2)校友会秘书处(负责与全体海内外校友联系)
  投稿邮箱:alumni@xujc.com
  联系人:王老师,咨询电话:0596-6288584
  (3)学工部、团委(负责与全体在校生联系)
  投稿邮箱:myuuu@xujc.com
  联系人:张老师,咨询电话:0596-6288160
  (4)教学促进部(负责与全体在职、退休和离职的教职员工联系)
  投稿邮箱:jxcj@xujc.com
  联系人:高老师,咨询电话:0596-6288369
 

 

相关链接:
 
[编辑:陈巧恩]
[校对: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