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校庆征文】可惜我文笔平平,描写不出他的特别

来源:《“嘉”人“嘉”语与“嘉园”故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纪念文集征集作品选登  撰稿&供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卢侣婷
2023-06-16

作者与夏光武老师(右)。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夏光武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的情景,那是在大二下学期,《外国文学史》的第一节课上。他迈着小步子,慢悠悠走进教室,不慌不忙地打开课件,和我们缓缓道来他自己:台湾人来到大陆、曾任教厦门大学、从新闻学转系到文学......

  坐在台下的我,抬头静静听着,心里暗暗感叹:“哇!这位老师好像有点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渐频繁的师生相处中,我一次又一次证实了自己起初的想法。

  这是一位儒雅又博学的老师!

  加里宁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盯视着他。”而面对夏老师,我们似乎不需要“盯视”,就能轻松地感知、感受到他由内而外、浑然一体的儒雅气质。

夏老师的分享,写在了黑板上,也被学生们记在了脑子里。

  再说“博学”,更是毋庸置疑。夏老师在课上生动讲解各个时期代表作家及作品时,总能引导我们拓展相关故事和知识。那是一个人饱读诗书后才能拥有的出口成章能力,是见识丰富后才能形成的人文气质,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夏老师不希望我们当“鹦鹉”——Don't be a parrot of other men's thinking!他通过分享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鼓励我们要学会“independent thinking”,即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两句话被我牢牢印在脑海里,时刻谨记、监督自己。

  用“儒雅博学”来形容一位老先生,可能有人会刻板地往古早时候教书先生的严谨、枯燥、无趣上联想,但恰恰相反,夏老师是个幽默风趣的老头子。

  一讲起美国文学,夏老师总是愈加神采飞扬,那是他最擅长的研究领域;一遇到猫咪等动物话题,他的眼睛会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这可是一位用家中猫咪的照片当微信头像的超级“猫奴”;他也乐于谈论、分享美食,每每此时,儒雅教师就成了一位无忧无虑、美食万岁的“小吃货”……如此生动,无限拉近了师生、长幼之间的距离。

  后来寻去夏老师的办公室请教释疑,夏老师总是热情迎接,耐心地听我们的问题,认真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淳淳如父语,殷殷似友亲”,在我迷茫于考研方向时,夏老师给了我及时有益的回应,他说:“如果你愿意,未来备考过程中,可以随时来找我报告你的学习情况,我会做好督促你、鼓励你的工作。”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一个人能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而我何其有幸,可以遇到这么可爱可亲、温暖博学的夏老师!文字苍白,纵我尽全力,也只能描绘皮毛,未能真正介绍夏老师,无法诠释出他的特别。惟愿夏老师身体健康,一直保持可爱的笑颜,永远兴致盎然地与文学交手。

[编辑:陈巧恩]
[校对: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