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暑假期间,远在千里之外的贫困山区,还是中秋佳节,近在家门口的养老院里,抑或是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九八”投洽会上,又或者是像今天这样一个个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厦门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每个角落。
大学生志愿者,这是一个毫不起眼却又令人敬佩的群体,他们在为社会送去温暖的同时,也有过一些令人尴尬的遭遇,但他们大多无怨无悔,因为他们不想让青春留白。今天,导报记者带您走进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感受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
暑期支教,领悟什么叫“感恩”
前几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09级学生朱伟峰从西藏回到学校,这是他第二年远赴西藏贫困山区支教,他说,两次支教,让他从真正意义上懂得了什么叫做“感恩”。
今年暑假,朱伟峰带着厦大其他24名学生,再度来到海拔4300米的西藏当雄县,他说,不少同学支教,一开始都是抱着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态,但是一旦跟当地的孩子交流之后,都会沉下心来。
朱伟峰去年在西藏结束支教时,曾答应当地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你好好读书,明年我会到县里最好的中学去找你”。所以他今年去兑现了诺言,而之所以会为了一个跟自己毫无干系的孩子再次远赴西藏,是因为他被那里“早当家”的孩子感动了。朱伟峰说:“那里的孩子特别懂事,他们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才叫‘懂得感恩’。”
赴西藏支教,朱伟峰收获了很多,但这其中的苦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到当雄,我就出现很严重的高原反应,最严重的时候连手脚都失去知觉了。”朱伟峰说,在高原的时候,有一半的队员都生了病。
因为他们事先做过很多准备和训练,所以才能对一些危险进行有效预防。“如果接下去还有其他同学想到西藏支教,事先一定要进行体检和体能训练,一定要带上氧气包和应急药物。”朱伟峰说。
小小义工,我奉献所以我快乐
张雅婷是厦大嘉庚学院财政金融系09级学生,同时,她也是嘉庚青年志愿者队的队长。在平日里,她经常带着自己的队员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衣服、到学校的食堂当督导、到岛内的小学给孩子们上课。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就到敬老院和孤儿院陪老人聊聊天、跟孩子玩游戏……在张雅婷看来,“我奉献了所以我很快乐!”
张雅婷第一次当志愿者,已经是高中时候的事了,她说,当时她只是“觉得好玩”,就跟着同学一起到客运车站当志愿者,“没想到这一当就上瘾了”,所以上了大学之后,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义工”工作。
“即使很多时候,我做的事都是重复的,但是每次我都会有新的收获。”张雅婷说,“很多时候当完志愿者都很累,但是别人的一声‘谢谢’就会让我觉得这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心态很重要!”
虽然张雅婷很乐观,但她也遇到过让她觉得委屈心酸的事,被误解和不被认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现在的志愿者很多,有些老人院里的老人家会觉得志愿者的出现干扰了他们的生活,有些学校会对志愿者的支教效果不放心,所以将我们拒之门外。”张雅婷觉得,明明是做好事,却不被理解和支持,“我们当时都很委屈。”但他们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并让人们接受他们。
“当志愿者,坚持是最重要的!”张雅婷说。
大型活动,让他们受到了锤炼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九八”投洽会上,有这么一群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是由厦门理工学院空中乘务班的学生组成的礼仪队,而来自湖南的厦门理工学院10级学生的刘培乔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大学生当志愿者是很正常的事,大学生本来就该服务社会,再说了,我也想锻炼一下自己。因为这个志愿活动跟我的专业有关。”在“九八”投洽会上,刘培乔负责贵宾引导的工作。“每天都要站10个小时以上,确实很累,但是和各国贵宾的交流中,我学到了以前从没听说过的东西,包括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等等。”
刘培乔还当过很多大型活动的志愿者,而这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还要数当马拉松志愿者的经历。“我就想感受感受马拉松现场的气氛。”
到大型活动中当志愿者,让刘培乔的眼界开阔了很多,但社会上部分人对志愿者的错误理解和百般刁难,也让他觉得纳闷。他回忆,在当某项大型活动志愿者时,当他按照主办方的要求把一位贵宾带到指定地点时,却遭到贵宾的恶言相向,“这个时候,我只能一直跟他道歉,一直对着他笑,即使我没做错”。刘培乔认为,这是一名合格志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此外,把志愿者当“苦力”使的现象也让刘培乔觉得很不是滋味。“有些主办方开始时雇了一些临时工,后来发现有志愿者,就把临时工全都辞掉了,因为他们觉得志愿者是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所以我就曾经被当成‘苦力’,被要求把一箱重物在一个地方来回搬了三回。”
尽管如此,但刘培乔说:“以后,我还是会继续我的志愿者之路。我不想让青春留白。”
观点
锻炼能力,增加社会责任感
就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导报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团委副书记张媚。
张媚表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旨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在这样的公益类活动中,他们不仅能锻炼能力,在增加社会阅历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张媚强调,学生团体组织外出从事志愿活动时,一定要跟学校进行报备,让学校进行审核后再行动。
张媚表示,现在的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活动时,在联系帮扶单位这第一步上就容易遇到困难,因为目前社会上有太多非专业的志愿者组织,学生也属于非专业团体的范畴,而且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团体都是依靠他们的热情组成的,在专业方面很可能有所欠缺,所以很多帮扶单位不一定愿意接受大学生志愿者的帮扶。
此外,社会对志愿者的理解确实还有待提高。张媚认为,这也跟目前很多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很多复杂的志愿者活动有关,所以学生在参加志愿者活动前,一定要先让学校对该志愿者组织进行辨别。
导报记者 梁静/文 张向阳/图 通讯员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