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路还很长,什么时候改变都来得及,只要你想,只要你肯,但是一定要找对方向。”——陆菁菁
自信却不自傲,谦逊却不自卑,平凡却不平庸,她,就是我校英语系2011届校友陆菁菁。目前,她就职于宁波诺丁汉大学,同时也是该校的一名在职研究生。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引进世界百强优质高教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颁发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证书,可招收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该校从全国28个省市通过高考招生,并要求考生成绩在第一批录取分数线以上。
没有过不了的面试
六月凤凰花开,是离别之际,也是圆梦之时。一拨拨的毕业生们怀揣着对未来满满的憧憬离开了校园踏上了新的岗位。那时的陆菁菁在大大小小的面试中可谓是“百战百胜”。她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面试宝典”:端正、整洁的仪态仪表、自信从容、礼貌待人。
离家时间太久,陆菁菁开始想家了,她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海港城市——宁波,并来到了诺丁汉大学宁波校区进行面试。流利的英语口语、端庄的仪表、自信从容的回答以及大学期间积累的丰富的学生活动经验给面试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很快,她就收到了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入职通知书。“虽然厦门的大型外企很多,机会也多,但我还是想要回到家乡工作。我觉得宁波诺丁汉大学很适合自己,是一个能够让自己成长的平台,所以选择了这里。”陆菁菁说。
帮助陆菁菁在宁波诺丁汉大学站稳脚跟的是流利的口语和出色的成绩,而这得益于她大学期间培养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大学期间,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是很重要的两门考试。在准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时候,同班同学可能一天六个小时都泡在图书馆,可是陆菁菁每天却只给自己两个小时。“我一直都提倡高效率学习,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每天给自己两个小时学习英语,也正是因为只有两个小时我的效率才会更高,会拼命学。”考专业八级的时候,因为惰性作祟,直到过完年后,陆菁菁才发现三月初就要考试了,“那时候心里突然就慌了,于是提早一个礼拜回到学校,天天泡图书馆,把一本文学常识的书全都看过了,这才从容地走进了考场。”
新的起点,事业、学业双丰收
“刚开始,做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作为少数以本科生身份进入宁波诺丁汉大学任职的陆菁菁刚开始在学生办公室做行政工作。尽管工作和大学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但这份工作让她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心和同理心。“刚开始工作很辛苦,但因为喜欢,所以有向上的动力,我总觉得乐此不疲。”陆菁菁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什么是同理心和责任心,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2014年8月,陆菁菁转做辅导员,工作更加忙碌,但她依然积极乐观地做好每一件事。“学生给了我很多的正能量,我很喜欢与他们做朋友。”亲切如她,学生也很乐意与她分享一切,总是热情地称呼她曼姐或者Amanda。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陆菁菁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有一份学业。2013年9月份,陆菁菁开始在宁波诺丁汉大学读研。然而一边工作一边读研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白天繁忙的工作使得她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复习、准备考试和论文。“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大学多实践,积累经验就足够了,但我觉得大学应该‘学术至上’。做学术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又美好的事情,大学四年真的要好好珍惜这个学术时光。”陆菁菁说。
一眼钟情,“永远忘不了与嘉的情缘”
谈及最初报考嘉庚学院的原因,陆菁菁说,“就是一种感觉。”高考结束后,她翻看填志愿的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也就是这一眼,让她选择来到了“嘉园”。在嘉庚学院的日子是陆菁菁一段最难忘的记忆。“我没有让我的大学四年闲着。”活跃于各个组织的她在学生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大一时,我参加了创业就业协会和社联,我所在的外联部部长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就拿发传单来说吧,食堂总是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你往往要在大家吃饭的高峰期时发传单,等大家都吃完了你也就差不多发完了,然后再去填饱自己空虚的肚子。”陆菁菁俏皮地说道。
谈起“嘉园”的老师,陆菁菁十分感动地说,“我特别喜欢林海鹰老师,她真的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原来,那时正处于低谷期的她,十分困惑,找不到倾诉的人,只能通过邮件的方式将自己的境遇告诉远在英国游学的林老师。而让她十分感动的是林老师回复了一封非常长的邮件来引导她、鼓励她。“一想起她是在牛津大学的一个图书馆用一个非常老式的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回复邮件,我就十分感动。”陆菁菁说。
编辑:传媒中心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