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教师林玉明诠释“腹有诗书气自华”

撰稿:学生新闻社 吴丹丹  
2016-04-15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4月12日下午,在经管大楼207教室,厦大教师、我校兼职教师林玉明结合《论语》里的知识,为同学们解释诗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

  讲座伊始,林老师抛出自作的8个国学谜语,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表示,“猜谜语不一定要猜出谜底,了解谜面的由来更重要”。随后,林老师引经据典为同学们解释了这8个谜语。

  诗歌“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哪里?林老师介绍,当时,苏轼在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任职,遇到曾与他相从的董传。董传生活贫困,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称赞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金榜题名。全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林老师认为,要像董传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应该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他引用《论语·季氏》中陈亢和伯鱼的小故事告诉大家,“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立身修德。”林老师表示,在读诗、学礼的同时,也要读史,从而在了解历史的前提下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林老师还引用《论语·雍也》中名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希望同学们文质相半,做一个谦谦君子。

  讲座结束后,林玉明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批国学经典书籍,并希望他们乘着朝气蓬勃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博览群书,成为才华横溢、气质非凡的人。2015级会计与金融学院学子陆青青表示,通过这次讲座,她了解到国学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后会多去阅读相关书籍来陶冶情操。

  据悉,林玉明老师自2004年开始,年年为厦大和我校的本科生开设《中国谜语》选修课程,自2010年至今,又开讲《论语浅释》选修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编辑:传媒中心 苏海森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