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给新闻学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2014级新生进行了第二次学科专业入门指导。此次讲座主题是关于学科建设与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正确地规划四年大学生活,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
指导会一开始,苏院长首先对人文与传播学院进行了介绍,让同学们对人文与传播学院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这五个专业形成了人文气息浓厚、体用结合、道器并用、相互支撑的人文学科群。”作为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大家长,苏院长从院情、科研成果、发展前景、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并且特别提出了人文传播学院的人文情怀与人文基础。“人文与传播学院专业特色,离不了‘文’字,因此人文传播学院专业的特色是人文特色最浓、传统继承与时代创新并重、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与社会联系最密切。”苏院长如是说。
接下来,他介绍了人文与传播学院资历层次高、理论基础雄厚、专业实践丰富、年龄梯队合理、朝气蓬勃、实践型与知识型并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丰硕教学科研成果和齐整、先进的实验中心,如九项成为福建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多种功能教学科研室建成,让新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望。
苏院长在提到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等常规问题时,以“怎样成为人才”为线索引出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的话题,告诉同学们要注意自己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学分分配,要对《专业修读指南》进行详细地阅读,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安排完全不同,大学的课程搭建完全由自己决定。他指出在大学中,要学会“自我设计”,以此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苏院长还建议大一新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期望选择多彩的选修课。另外,他还特意提醒新生们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专业指导老师请教。
指导会的内容一直和在坐新生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新闻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分为品格、能力和技术的培养,而对品格的培养更尤为重要,品格体现了对美丑善恶的扬抑”,他举了多个新闻记者以极富社会良心的姿态对官员进行反腐曝光的例子。随后他又以曾轰动一时的“挟尸要价”照片为例,来要求在座的准新闻记者们要有发现的眼光。他指出记者不能道德丧失,应做到传播正能量
最后,苏院长提出了大学生成才应有的四要务:以立志为首要任务、善思与善学兼有、理论与实践并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鼓励同学们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志向而不是茫然地面对大学生活,而且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讲座结束前,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庄俊豪同学向苏院长提出了大学应怎样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问题,“首先,要对这位同学提出表扬。我认为大一新生们必须要先确立目标,之后努力去达到目标,要多去图书馆和公共教学楼,给自己留些时间去学习知识,以此来充实丰富自己,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苏院长在回答中,再次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以立志为首要前提,尽快主动积极了解大学,缩短适应期。
编辑:传媒中心 戴海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