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的称呼从“老师”变“姐姐”

来源:《嘉人嘉语与嘉园故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纪念文集征集作品选登  撰稿&供图:人文与传播学院 郑婧滢
2024-02-23

总有些人的出现是温润的
如同傍晚撒落栖霞湖畔的潋滟波光
晃晃悠悠地轻轻拨挠着你的心弦

慧玲姐(右二)和同学们在一起

  还记得我第一次与慧玲姐(人文与传播学院辅导员王慧玲)接触时,懵懂而又莽撞。“老师,这个是为什么啊?”这是我加她微信时说的第一句话,现在想想,真的怪好笑的。一个不那么礼貌的学生,或者说还不是那么会与人打交道的学生,转专业后有不懂的问题直接大咧咧去加新辅导员的微信询问。横冲直撞提出问题连自我介绍也不想着说,甚至连问好都没有,真的很冒昧。

  我想,这么无厘头的提问,慧玲姐当时估计也很茫然吧。那时候的我哪里想得到,后来自己对这位辅导员“情根深种”,有什么事情都会想着去问问她,她之于我,亦师亦友,更是姐姐。

  其实,初入“嘉园”的我对辅导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不需要教书的班主任”这一简单理解上。第一次和慧玲姐的面对面正式接触,应该就是在第一次班会那天。那天,雨大得可怕,我被困在食堂了,巧了,慧玲姐也是。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在想啥,一向不太习惯主动和老师接触的我竟大着胆子坐到她对面去,和她唠了好久。落俗地讲,这也算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吧。

  雨渐渐小了下来,我俩才一块赶去开班会。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她的电动车没电了,我撑着伞,她推着车,两个人就这么蜗行着。路上,她和我聊了好多好多,看着她小小的身子艰难地推着和她差不多大小的车,还要认真地跟我说话,说学习、规划,等等。那个画面,现在想来都充满戏剧性,萌得很。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姐姐真的好好,就跟亲姐姐一样。到地方了,我从教室后面先溜进去。刚坐下就发现她很贴心给我发来了信息:“姑娘,你进来了吗?”虽然身上沾了雨水,湿漉漉的,但心里暖洋洋的。

  “雨水情缘”只是故事的开始。大二时,我所在的院系开放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值日名额,凭着一腔热血,我积极报名参加。我们学院的党群服务中心距离辅导员办公室仅一墙之隔,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刚好让我有机会进一步认识可爱的人们,比如慧玲姐。在点点滴滴的相处中,我看到了她的很多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每一次的接触都使我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我对她的称呼也从“老师”变成了“姐姐”“慧玲姐”。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虽然慧玲姐没有授课,但她对我们的教导可是寻常课堂中所学不到的。慧玲姐待学生都是极好的,大家也都喜欢找她“玩”。有什么开心的事会想着跟她分享,有什么困顿也想着找她吐吐苦水,好像和她唠上那么一会儿都觉得神清气爽。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如春风般和煦,她会在我们感到前路渺茫时妥帖地捡拾起我们零碎的情绪;她会在我们觉得畏途巉岩不可攀时温柔地环抱住我们脆弱的心灵,点燃昏暗路途的萤萤烛火。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与我擦肩而过从此天各一方,有些便永久驻进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锤炼我,融入我而成为我。”对我们来说,得慧玲姐这样的辅导员,实乃幸运。

  希望我们的辅导员,慧玲姐,这位曾在北方掸落肩头雪,笑语盈盈的少女始终明媚如花。

[编辑:陈巧恩]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樊雨昕]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