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9月,又到一年大学新生报到时。在背起行囊踏入大学校园之际,新学子们的行装都准备好了吗?在众多行李中,是否有你的“大学规划”?
高中到大学,是人生的一大重大转折,而大学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整装待发之际,在怀着对大学生活美好憧憬之时,新生们还要预先做一样功课,那就是提前做好大学规划,赢在校园。
为了让更多的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有个“底”,本期《学堂》采访了3位在校的优秀大学生以及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希望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对你们有所帮助。
【过来心得】
■郑东阳 厦门大学2004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他,绝对是厦大新闻传播学院的活跃分子。自己找实习单位,自己做专题片……热心肠的他对人真诚,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
平常心态 重新定位
大学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尤其像厦大等重点院校,优秀学生很多。比如我们班,90%以上的同学以前都当过班干部,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尖子生,而到了大学,很多学生突然感觉自己不再是宠儿,难免会有一种失落感。
大学是个小社会,各色人都有。有些人会去攀比,比经济实力、比才艺、比成绩,最后一些人比到失去了自信。其实,不要盲目去攀比,因为每个人各有专长,新生们应该抱着一颗平常心,重新定位自己,并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培养出自己的专长来。
真诚相处 学会交往
“好傲啊!”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给人一种很骄傲的感觉,为人处世很“功利”,他们的很多举动在学长们眼里显得很“失礼”。诚然,新生们的个人能力是一届比一届强,但是将来踏出校园,人际交往能力将与个人专业能力同样重要。
在大学里,真诚地与他人相处,多结交一些朋友,多与学长学姐交流,这些校友资源会对今后的生活很有帮助。新生们还可以参加一些校级的学生会或社团,多和不同专业的人交流,因为每个专业的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提前规划 制定目标
刚进大学,很多人得过且过。其实在进校园之前,就要对自己有个初步规划。比如说,我读新闻,这个专业又是我喜欢的,我将来打算从事这一行业,那么我在大学期间,就可以多看些与新闻专业相关的书,多看些报纸,多去一些媒体实习。再比如,如果你学的专业你不喜欢,那么到了大学,你可以考虑转专业,或是考个第二学位。
我个人认为,规划不用很细,但是要有个总体想法,但现实生活中,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规划可能需要调整,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规划一定要具体化。
■张秀娟 集美大学2004级教师教育学院学生
外表看起来文静的她骨子里有着一股冲劲。记者团团长、组织委员……她不仅是工作上的“好手”,还连续三年都拿校一、二等奖学金。
集体生活 懂得礼让
宿舍关系是大学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日常最基本的活动单位。住集体宿舍,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关系融洽,心情舒畅,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也有利于日后自己的发展。
很多同学没过过集体生活,不懂得礼让,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一些人,因为有些人习惯不好,难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到了集体宿舍,应该多学会包容,多为别人着想,比如晚上回来晚了,轻声说话轻声走路;平时吃饭上课,多与舍友结伴而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他人沟通。
培养爱好 多做实践
在大学里,你还可以培养一两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的活动很多,比如十佳歌手、主持人大赛、风采大赛、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都可以去尝试。
大学不再以学习为中心,要学会积累工作经验。我大一时做兼职,在长途汽车站附近做市场调查,很窘迫地拦下一辆车,可是人家连看都没看我一眼,那时候真的有一种很挫败的感觉。人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是说你是一名大学生就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实践真的很重要。如果有可能,要多参与社会实践。
自主学习 早做筹划
一些必考的证,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之类的可以在大一、大二时拿下,这样到后面才没顾虑,否则会很慌张。如果准备考研,前两年也要逐步摸索,认真学好专业课。
大学的学习,老师讲完就走,更多是靠后期复习。要学得轻松,上课认真听讲很重要,笔记记清楚,后面复习的时候重点就很明确。此外,我建议,可以找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老师,多跟他交流,如果你真心跟老师交流的话,他也很乐意,自己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周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05级国贸专业
当“学生会主席”的周厦是同学们眼中的“小社会活动家”,性格开朗、擅长交际的他,总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感觉。
把握自己 树立目标
进入大学后,家长、老师都逐渐淡出了影响我们生活的圈子,我们必须冷静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特长爱好,借鉴学长老师的成功经验,制定自己的大学规划乃至人生规划。
大学期间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不断的挑战、学习、实践把知识变为智慧,把优势变成实力,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机遇提升自身素质。从上大学的那一刻起,是图强还是沉沦,是平庸还是辉煌都由自己掌握。
主动学习 不抱佛脚
高中时代,我们习惯了上课、作业、考试及活动均由老师统一安排,乍一离开这样的环境确有不适应之处,大学期间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靠自己去探寻、去钻研、去拼搏。要利用好平常零散的时间扩展自己的视野,另外要提醒诸位,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也许会管用,但得到的是分数,不是知识。
社团选择 适合自己
大学生活相对高中来得丰富多彩,其中社团生活是一大特色。社团由于种类不同,其对社员的影响也不一样。以共同爱好结成的社团,比如,体育或文艺类的,可以加入,但应当明确这只是辅助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不应当把它作为生活的主流。而一些专业性的社团,或许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果认为社团可以和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轨迹重合,多参与一些活动也无妨。
比如我,进入大学校园,就加入了学生会,这是整个学院中最活跃、优秀人才最多的地方。新生们想要充实、锻炼自己,加入学生会是最好的选择。
【教师建议】
■彭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发展规划部老师)
认清自己的角色换位
老师分析,进入大学以后,新生普遍会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心情由被录取的欣喜跌到失落、茫然。具体的表现就是,有些新生经常会毫无目的地向别人求助,比如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打电话给辅导员,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社交方面的不成熟,提出换宿舍的请求。
克服这些失落茫然,新生们首先应主动地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自己现在是个成年人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大学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但在大学里,自由并不是没有限度的。一方面,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也就是自控;另一方面,学生应认真学习在大学里的权利与义务,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被明确禁止的。
大学生活规划应全面
此外,大学规划很重要,目前国内这方面的引导还很少,但是在国外,学校很注重对新生的引导。这次,嘉庚学院特地在录取通知书里夹上了一份 “成功书”,主要是让学生能提前做好人生规划。1979年哈佛大学曾对学生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只有3%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后来跟踪调查表明3%的学生成为了成功人士。
新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应该是全方面的,比如学业上的目标、社交方面的目标、毕业后的发展目标以及今后的人生发展目标。从总体来说,对大学生活进行有序的、合理的规划,可以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也是对家人和社会包括对学校负责的态度。
【专家点睛】
■张晖怀(集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提前规划自己很重要
大学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人生成才、成就事业的新起点,新生们要根据自身特点,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比如说怎样合理利用大学时间,这对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很重要。
新生在跨入大学校园之前,有很多事情要提前思考,比如说怎么学好自己的专业,毕业了是否要考研、出国,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今后的人生要如何发展,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今后的目标,那么自己在大学里需要学什么,应该拒绝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新生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如果没有规划,浑浑噩噩到了大四,再来谈就业,就会比较困难。
正确评估再制定目标
大学新生如何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呢?第一步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自己的兴趣、性格特征和爱好是什么?像集大就有一个免费测评软件,可以让新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准确定位;此外,你还可以根据你的老师、同学和家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第二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比如说将来要考研,那么你就要考虑该如何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说将来是就业,那你就要考虑你选的专业,社会对这个专业有什么要求,你将来从事的行业有哪些特殊素质的要求,这些都可以在大学里提前做好准备。
目标确定之后,新生们一定要拟定详细的行动计划,规划最关键的还是落实到位。同学们要记住,人生的职业发展,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实践当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目标做适当调整,目标要务实,人生奋斗目标和理想要现实化。总而言之,一个没有计划的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球门的球赛,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