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举办教师大会

撰稿:传媒中心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2024-01-23
  
1/22
副院长鲁同安宣读表彰决定  
2/22
副院长洪永强宣读表彰决定  
3/22
副院长谢火木宣读表彰决定  
4/22
纪委书记陈东军宣读表彰决定  
5/22
优秀教学奖  
6/22
63名教师获优秀教学奖  
7/22
63名教师获优秀教学奖  
8/22
63名教师获优秀教学奖  
9/22
22名教师获评2023届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10/22
22名教师获评2023届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11/22
44名教师获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先进个人  
12/22
44名教师获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先进个人  
13/22
44名教师获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先进个人  
14/22
25名教师获评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15/22
25名教师获评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16/22
1个校企合作创新平台、4支校企校地合作创新团队受表彰  
17/22
31名教师获优秀服务奖  
18/22
31名教师获优秀服务奖  
19/22
46名教职工获长期服务奖  
20/22
46名教职工获长期服务奖  
21/22
46名教职工获长期服务奖  
22/22

  1月22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进入教研活动周。

  当天,我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大会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举行。校领导班子,各教学单位、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全体教师参加了大会。

  4个主题报告、5场经验交流!大会以“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回望我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的主要工作,展望我校新一年的重点工作。

  大会还集中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成果和为学校服务满8年的教职工。2022—2023学年,我校共有63名教师获优秀教学奖,22名教师获评2023届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2个获奖教师(团队)获教学竞赛奖励,44名教师获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先进个人,25名教师获评科研工作先进个人,1个校企合作创新平台、4支校企校地合作创新团队受表彰,31名教师获优秀服务奖,46名教职工获长期服务奖。我校还对3项科研成果奖,19项科研项目、100篇学术论文、1篇咨询调研报告、8部学术著作、46件专利和7项艺术、建筑类获奖作品进行了奖励。

回顾与展望
4个主题报告展现人才培养工作成效

  “聚焦‘培养方案、课程、课堂’持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院长助理、教务部部长林斓以此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教务工作中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她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有效教学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个问题。她表示,我校立足于国家与社会的需求、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从顶层设计上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石,我校课程建设在内容上下“深”功夫、在实践上下“真”功夫、在思政上下“精”功夫、在考核上下“硬”功夫、在共享上下“实”功夫,为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她还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出发,进一步阐释了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她说:“教师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今天不能用昨天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面向明天的学生。”最后,她以戴一峰副院长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周年校庆专辑》总序里的话和老师们共勉,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共同做好一件事——提升教学质量。

  2门课程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获评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课程授课教师、团队也入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名教师获评福建省优秀教师、1名教师入选福建省新工科教育专家库;2个案例入选福建省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个案例入选福建省新工科优秀教学案例、1个平台入选福建省新工科共建共享实践平台、2个项目入选2023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多名教师在全国或省级综合类、专项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在主题为“凝练教学成果,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报告中,教学促进部部长孟丹介绍了我校2023年取得的代表性的教学成果,并围绕教师队伍“高水平”的目标和标准,介绍了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重点就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作了说明。她认为,教学需要反思,并进行阶段总结;需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她希望老师们都有一个意识:“抬头看路,一路前行,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共赢。”她还围绕“重职责、有爱心”等关键词评议了在日常管理当中所发现的一些小问题,强调教师行为的规范性。同时,她对下一学期教师教学发展的重点工作作了说明提示。

  在主题为“高质量科研是学校推进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的报告中,科研工作部部长谢清琳从学校科研工作发展的简要轨迹、总体定位、主要成绩、存在的不足、今后着力推进的方面等进行报告。他指出,我校科研工作注重应用研究、注重服务地方、注重反哺教学。学校鼓励全校教师全面、准确认知高校教师的职责,合理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找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契合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自2015年9月科研考核以来,我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26篇、迄今获批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共135项、获得专利授权共计1215件……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多举措推进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新的一年,我校科研工作如何开展,谢清琳指出,学校计划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一是以平台、团队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二是,以孵化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助力青年教师科研成长;三是,进一步推进横向服务;四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多措并举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五是,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术生态。

  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姚祖婵以“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为题,进行学生工作报告。通过讲述7位“嘉庚之星”(他们分别是曾任校“嘉庚精神”志愿宣讲服务队队长的吴俊良,曾任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的贾雨晴,短跑健将、曾任校田径队队长的杨硕,在校期间累计获得13次国家级奖项、11次省级奖项的曹怿男,跨越9589km从英国回来为母校20周年校庆献舞的焦铂淞,现于字节跳动-抖音集团上海总部实习的吴洲,在世界排名第八的伦敦大学学院读研的陈思宁)的故事,姚祖婵介绍了我校在新生入学教育、学风建设、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双创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习与就业工作指导、助力学生追梦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她表示,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品格“诞生”的痛并快乐的过程。作为教职工,有责任帮助学生看到他们的成长,去引导、鼓励和陪伴,激发他们飞往更高的目标。

经验与心得
5场交流为教师教研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近年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课程建设、教学科研产出、双创教育等工作中屡创佳绩。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党总支书记周亮分享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情况。他还介绍了该院以课程框架对标搭建、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教学资源产教融合、教学竞赛打磨赋能、教学团队打造培育、教学研究促建促改“六位一体”搭建一流课程的经验。周亮指出:“未来的‘三合一’课程将同时具有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特征和社会实践类课程的特征,逐步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AI课程知识图谱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已经到来。”

  “认”“摸”“厘”“梳”“影”“深”,建筑学院教师谭跃用六个字概括了他在课程思政上的独到思索。“认”即认清形势,了解当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摸清规律,让课程内容有显性的思政素材或案例、含思政元素并对所授教学内容与思想作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提炼;厘清利弊,提升自我,以教师思政赋能课程思政;梳理学校、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并予以检验证明;深入分析课程目标、课堂模式、设计流程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依据课程所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与学生未来职业素养需求等进行“深入挖掘”,找到让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融合的方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塑造+思政育人”并行。

  作为一名入校刚满五年的青年教师,会计与金融学院教师李云菲分享了她在教学、科研、竞赛指导等方面从“小白”一步步成长为“优秀教学奖”获得者的经历。李云菲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们及时关注课程改革发展新动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李云菲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板书、参考翻转课堂模式设置课前导学,课上将实务案例融入教学讲解、多运用概念图等可视化手段、注重多元化拓展,课后积极反思复盘、与学生交流等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李云菲还分享了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时积累的经验。

  土木工程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教研室主任李飞燕分享了自己从专注教学到教研并举的转变过程和成功申报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在申报基金时,如何撰写至关重要的申报书?李飞燕表示,科学的选题、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撰写技巧、合理的研究基础和条件缺一不可。前期应结合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行业技术规范等进行文献的收集、阅读、归纳和梳理工作;在撰写时,从课题名称到研发内容摘要都应字字斟酌,图文并茂地展现研究内容……李飞燕在送上满满干货的同时,也建议教师们增强主动科研的意识、有意识地维护科研资源,以科研反哺教学,两者相辅相成,在不断的积累中提升自身实力。

  近年连续获批省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发表核心论文十余篇……设计与创意学院教师程永胜以他的成长路径,分享了一名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心得与设计与创意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近年来的成果。作为青年教师,如何快速积累前期成果?程永胜指出,对自身与所在专业有清晰的了解,同时通过教学工作、服务工作、撰写论文等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关于科研成长路,程永胜分别从申报路径、研究路径、发表路径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建议青年教师们大胆尝试、把握好青年项目:“做科研也需要跳出舒适圈,而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勤请教,勤学习,勤探索,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总结与期许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总结讲话中,洪永强副院长代表学校及王瑞芳院长,向在教研工作中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他用“精彩纷呈”来形容此次大会,并强调了4个主题报告和5场经验交流的价值和意义,表示这些内容从多个角度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回顾2023年,洪永强指出,这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我校建校20周年。在这一年里,全体教师凝心聚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展望2024年,洪永强表示,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我们将更加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他期望每位教师能够将“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切实融入到每一堂课中,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里。他鼓励教师们继续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学校的发展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

[编辑:甘丽红 樊雨昕]
[校对:王小磊 陈巧恩]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